古籍善本:老藏品中的新热点
0条评论
2012-12-13 10:56: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序(局部)
中经收藏导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千古名言,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通过刻苦攻读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现如今,这句话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本饱经时代风霜、富含文化底蕴的古籍善本,在近来的收藏拍卖市场上价值已经堪比黄金。而古籍善本这一古老的收藏门类也成为了继书画、瓷器之后的收藏新热点。
何为古籍善本
人们通常所说的古籍善本,主要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以及其他文献。刻本是使用雕版技术印制的书籍,其顶峰期的宋元刻本在流通市场上已廖廖无几,继而由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引领风潮;墨迹本为文人稿本、手抄本等,一般存世量稀少,且多为孤本;碑帖、印谱、信札、文人墨迹等,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其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
而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
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也曾有过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也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编辑:江兵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