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身份界定模糊
当代艺术通常有两种意涵,一个是指目前这个时代正在实践中的艺术风格,另外一个是指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到现在21世纪的艺术。如果是指后者,当代艺术也可以理解为后现代艺术,或者说有意识反对现代主义信条的艺术。从时间上来说,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还是很短的。
中国当代艺术的身份界定,源于其权力诉求的批判意识,亦即质疑艺术本体论而推重艺术的社会学意义转换。一些研究者不无遗憾地指出,当代艺术之中蕴含的情绪性表达,在颠覆传统绘画语言的视觉意义时,同时埋葬了所谓的古典审美气质。甚至有不少人会以为,当代艺术与一种刻意标榜和凸显丑陋的怪癖性格相关,以一种令人尴尬抑或恶心的视觉感挑战观者的接受能力。他们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当然,公众对当代艺术的知觉被过于概念和夸张了,但这些批评的针对性亦不无缘由:中国当代艺术与公众的协调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当代艺术还不被广泛认同的当下,其市场表现不稳定也实则成为必然。
“古代书画”一画难求
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及资源几近匮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价格上一直稳居鳌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然而,古代书画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数人手中,晚清民国战乱时期大部分散失海内外,又经十年文化浩劫已然存世寥寥,后经国家的抢救性保护收购,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屈指可数。
“近现代书画”已近巅峰
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国内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大量货币资本因为保值增值的需要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近现代名家书画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也被捧至臻峰,其价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线上升,少数精品甚至超越古代书画占据艺术品交易榜首。然而动辙几千万上亿的价格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其最终亦会落入少数超富阶层手中而不会轻易出售,市场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也日益见少。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