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品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古玩市场的健康与否, 直接影响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如今的市场中, 传统的古玩店经营扮演着一级市场的角色,加上如今拍卖市场的日益强势, 古玩市场的生存空间无疑受到了很大的挤压。
在国力日益发展, 投资渠道却依旧匮乏的今天,艺术品市场成为除了楼市、金融之外的第三大投资市场是板上钉钉的事。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进入艺术品市场资金量的增多, 吸引来的目光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但不管是专业的业内媒体, 还是跨界的大众媒体, 大多在报道艺术市场时只会关注拍场中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对于自古有之的古玩市场则报道不多, 这样评论的文章自然会有偏颇。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至今不过2 0 个年头, 市场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收藏主导市场的地步, 市场中依旧是以投资为主导。而作为拍场主体的自然也是以行家为主, 多数行家都会有自己的古玩店,之所以称之为“ 行家” 也是如此, 他们本身便是一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快速发展的市场, 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联系得越发紧密,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级市场的健康与否同样关系着二级拍卖市场的好坏。
传统古玩店的尴尬
根据去年的数据, 国内艺术品交易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 但从交易份额上看传统古玩市场则是远远落后于拍卖市场的。据一份数据显示, 2 0 1 1 年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全年总成交达到了5 2 4 . 8 亿元, 而纳入统计范围的传统古玩店和数家文物商店的2 0 1 1 年全年成交额仅为4 1 亿元, 巨大的数字落差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市场的思考。而在香港、台湾等成熟的艺术品市场, 那里有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这样的国际大型拍卖公司,二级市场的强势是不言而喻的,但那里的古玩市场同样也很兴盛,并没有出现传统古玩店大起大落的现象。在谈到这一点时,北京一位古董商认为这主要在于香港艺术市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各自的定位很准确,苏富比、佳士得等公司每年都会有顶级的艺术品高价成交, 而规模小的古玩店则主要经营数万,数十万左右的古玩, 两者处于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藏家群体,在互不影响的同时, 还能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而内地的的艺术品市场则完全相反,内地每场拍卖都规模庞大, 所包含了面对各个藏家层面的拍品,大到上亿,上千万的标的, 小到数万, 甚至数千的标的也有, 这在有形当中挤压了古玩市场生存空间。除了春秋两季大拍之外, 各个公司还有不间断的小拍,大小通吃的做法对古玩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原本习惯在古玩店购买古玩的藏家转向拍场购买, 受众群体遭到分流, 二级市场越来越多的涉足到了传统被古玩商所把持的零售市场。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