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长孙、社科院近代所研究员闻黎明教授(左二)讲述诗文册相关西南联大早期背景
适逢西南联大成立七十五周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呈拍“纪念对日抗战七十五周年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西南联大师生致容琬诗文册》,涵盖抗战初期西南联大高层、文史哲最一流学者及同辈百人为金石学家容庚之女容琬所题诗文、箴言。西泠拍卖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及北大、清华十余位社会文化史、近现代革命史研究专家、西南联大研究学者、出版社编辑,围绕诗文册内容,就联大早期迁至昆明、文法学院在蒙自时期学习的艰辛历程,师生面对民族存亡、以学救国的坚定立场,以及抗战期间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等内容展开座谈,同时对所涉诸位大师个人手稿研究作自由发言。
与会专家均对该诗文册的历史价值予以高度肯定。这本首次公开的珍贵诗册集于1938 至1939 年间,随当时战事变化,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分三路长途跋涉由湘如滇,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容琬随北大入读联大外国文学系,诗册所留手稿的教授以文学院最多。其中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吴宓、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钱穆、罗常培、汤用彤、容肇祖、吴晗等大师手稿尤为珍贵,联大高层要员蒋梦麟、郑天挺、严文郁等亦在此册留言。
闻一多先生长孙、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黎明先生,一直致力于西南联大历史专题研究,并著有《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近年除已经收录之外,闻一多先生手迹极为少见,看到这本诗册中珍贵手稿,另他十分激动。诗文册中闻一多先生题写的是他辗转入滇途采风收录的安顺民歌,歌词“去时容易转时难”,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特点,更是勾起闻黎明老师不少当年昆明生活的回忆。他表示,史学研究与历史文物收藏互相推动,作为研究材料,文物资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而从研究的角度,学术佐证对文物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李长莉博士,长期关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课题。她认为,相对于当时艰苦的生活,这本诗文册中体献出来的是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是他们感性世界的展露,反映了不同的心境,极富个人特色。陈寅恪所题赠诗,原为唱和吴宓所作,总题《吴氏园海棠二首》,此选其一。“此生遗恨塞乾坤,照眼西园更断魂”的诗句,就可见其战时沉重的心情。而时任联大历史学系教授郑天挺先生录《淮南子》“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句,钤印“及时长乐”,更是让她回忆起亲聆老先生耄耋之年在南开大学讲学时,老一代历史学家、教育家的学者风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孙家红,带来了九州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一书。同时他在会前也将诗文册带给他的导师,西南联大校友会副会长、著名经济学家张友仁先生。看到当年这些教授的手迹,刚过九十岁生日的张先生,也回想起早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满怀崇高理想的追求,正是导师们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风采,影响他们一代联大学子笔耕不辍,延续至今的治学实践。
其他与会各专家从各个角度,丰富解读了这份诗文册的含义。他们表示诗文召唤出联大早期起居弦诵于蒙自、昆明淳朴风土中的境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大师手稿无论内容还是书法本身的艺术魅力,都极具保存价值,而学生之间直抒心意的温情,在抗战时期同仇敌忾的氛围下,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面。而容琬其人勾连出的历史线索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也留下不少待考的历史之谜。据悉,该诗文册及声明稿将在12月26、27日在杭州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2012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预展现场与公众见面,并于12月31日在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三楼世贸厅举槌,真正带来拍场一缕兰香浸绕下的民族、国家、历史记忆。同时,各位近现代史的专家对西泠秋拍名人手迹专场另一件拍品蒋介石政权《关于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声明》原稿(最后发表定稿)的价值也作了充分肯定,更对西泠坚持学术指导拍卖致力收藏与学术平台的互动充满信心。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