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12月20日下午,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2年度峰会在北京举办。 结合去年秋拍之后艺术市场中的40%缩水说和今年拍卖界整体遇冷的市场表现,将主题定为“问底”调整期,来自国内拍卖界、收藏界、法律界、金融界、艺术市场研究和观察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总结2012年艺术市场。
主办方为参与论坛的嘉宾发一条象征意义的“红围脖”,在意“红围脖”能否催暖艺术市场。然而论坛开始,雅昌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的一组数据:截止12月19日,整个大中国地区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255.9亿元人民币,成交额同比下降约50%。
而根据词组数据,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提出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腰斩”,这一词汇贯穿整场论坛,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进行剖析。雅昌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认为:投资资本退场是艺术品市场缩水的一个原因。“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对艺术品感兴趣的人一拥而上,但是没有意识到风险控制,一旦市场衰退,原本的风险意识跑出来,纷纷退场。大家对资金的运用和经营以及以投资为目的的退场与市场有关系,环境是根本。由于中国金融投资产品少,大家更有兴趣在艺术品行业试水,但是大的宏观经济下,流动资金收紧,以及对明年经济形势存疑的状况下,不仅仅是艺术品,其它投资市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而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认为:“腰斩”指的是成交额,并不是市场行情下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拍品征集难,藏家惜售。如果2010年拍卖的重要艺术品在市场出现,价格依然会上涨。
论坛现场
而最熟悉市场的收藏家朱绍良则认为,不能单纯的依靠数据就认为市场缩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重量级的拍品出现。而亿元拍品对市场是一种振奋,并不是评判市场的特定指标。“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是萎缩到了极点,但是市场上出现的拍品能与2009、2010年相比吗?不能,今年一件元代书画仍然能过亿,如果2010年那样的重要作品出现在市场上,相信市场一样不会差。艺术品市场非常专业,前两年是因为金融资本的介入,还有一部分是消费型收藏和投机型收藏。”
论坛下半场:“艺术品追续权”
北京荣宝拍卖刘尚勇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严峻的话题:艺术品调整到位了吗?“表面上看,金融危机是影响艺术品市场的原因之一,从2009年持续到现在。但实质上是市场上好东西越来越少,资源枯竭的速度太快。很多买家花了很多前买走市场上非常珍贵的艺术品,把它们沉淀下来,后面的买家再想花钱买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好东西了,资源的枯竭不支持拍卖行业或者艺术行情继续向前发展是最大的制约。”
虽然多数人对当前的拍卖市场比较悲观,但是谈到长远目标,大家依然乐观。刘双舟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中国艺术品从拍卖角度来讲,从起步到成熟需要三个阶段,大概30年,第一个阶段是92年到2002年起步,第二是2003年到2012年,从今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这是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必须要经过的过程。至于为什么是从2012年开始,这取决于中国市场大环境,也许是2013年,也许是2014年,但是恰恰是2011年到2012年整个国家经济宏观形势发生变化,所以我认为从今年开始未来十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
潮起潮落,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大家的意见又颇为一致,明年将逐渐稳步向上,慢慢进入康复期。论坛下半场,还对近期热议的“艺术品追续权”进行讨论,甘学军提出:艺术品追续权对拍卖行业不公平,更加不明智。
【编辑:宋林林】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