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开幕100天记
0条评论 2013-01-15 15:46:49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 

登上新美术馆窗台的中国胖子

登上新美术馆窗台的中国胖子

2012年10月2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卡塞尔市政府、黑森州博物馆协会(MHK)主办的“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在德国文化名城卡塞尔隆重开幕。这次展览是2012中国文化年在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项目,至2013年1月10日,展览开幕已经整整100天。在这100天的展期中,德国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大篇幅的报导,当地观众也对展览热情不减,只因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为他们带去了全新的体验。

德媒:卡塞尔成了中国小城

随着“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的开幕,德国中部的小城市卡塞尔摇身一变成了一座“中国小城”(克里斯蒂安塞伦特,《新苏黎世报》)。19位中国艺术家专为卡塞尔创作的21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在这座城市的各个醒目位置与观众见面,不但赢得了卡塞尔当地市民的喜爱,而且吸引了不少观众专程从德国其他城市驱车前来卡塞尔观赏展览。

对卡塞尔的市民来说,这些来自中国的公共艺术作品为他们的城市营造了一种美好的节日氛围,许多人把这次展览看作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延续。面对这些精彩的公共艺术作品,一些市民一开始还发出“文献展还没有结束吗?”的疑惑,等他们弄明白这些是“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的展品后,便感叹“文献展应该展出这样的作品”。事实上,这次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受到卡塞尔市民空前热情的欢迎,并在网络上赢得了高达76%的民众支持率,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卡塞尔文献展等知名国际当代艺术展的民众支持率。在开展的100天中,中国艺术成为卡塞尔城中最热的话题。

100天中10次导览

观众对本次展览的热情一方面是源于展出作品的高质量,一方面也源于专业的导览。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本次展览的德方合作机构之一柏林自由大学专门安排志愿者在整个展览期间进行导览,这在以往的公共艺术展中是非常少见的。每逢双周的周末,柏林自由大学媒体与文化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们就专程驱车从300公里外的柏林赶到卡塞尔,义务为观众进行导览活动。每个周末的导览活动分为两场:上午面向所有公众,下午专门面向家庭亲子团。每次网上报名参加导览的观众数量都很多,但为保证导览质量,每次导览人数控制在20人。进行导览的研究生志愿者都参与了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和中方艺术家一起布展、讨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作品的理解确保了导览的高质量。

到展览开幕100天之际,德方已经组织了10次导览。这样的导览服务不但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而且吸引了一些对中国感兴趣的企业专门组织员工到卡塞尔,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中国公共艺术展。对这些企业来说,组织员工参观该展览,是加深员工对中国的理解的最好方式。而对卡塞尔和周边地区有小朋友的家庭来说,导览活动更是亲子艺术互动的一个绝好机会。可以说,导览是本次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使静默无言的艺术品活了起来,也使展览和观众之间有了更积极深入的交流。

“小狗茵佳带你感受中国公共艺术”

除了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外,本次展览还有一位特别的“明星导览员”,它就是一只名为“茵佳”(Inja)的小狗。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在策展人芭卡耶夫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影响下,推出了为小狗设计的展览板块“狗文献展”(Dogumenta),而在“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开幕以来的100天里,《北黑森评论报》推出了“小狗茵佳带你感受中国公共艺术”专题,一只名叫“茵佳”的黑白相间的小狗或在茵佳在富尓达河边的雕塑《笔架山》(刘俐蕴作品)前和别的小狗追逐打闹,或在酒山(Weinberg)上的几千只中国神话人物小雕塑(邬建安作品《刑天舞》)中间欢蹦乱跳,憨态可掬的照片配上主人幽默的文字,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也在网络上赢得了不少“粉丝”的追捧。

“中国胖子登上了西方美术馆的窗台”

每一个驱车经过卡塞尔新美术馆的人,都会惊讶地远远地看到一个巨大的胖子在高达9米的梯子上向新美术馆的窗户里窥探。直到汽车开近,他们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这是一件巨型雕塑作品。这个“登上新美术馆窗台的中国胖子”便是本次展览中被卡塞尔当地观众评为“最受观众喜爱作品”的《修》(牟柏岩作品)。这件作品造型饶有趣味、富有幽默感而不失思想深度,吸引了著名的德国文艺类电视台RTL对之做专题报道,并成为《世界报》和《图片报》等德国主流媒体的热门图片,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对于这个胖子以及他爬上梯子、向美术馆的窗户里窥视的行为的象征意义,媒体、评论家和观众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胖子是否象征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强盛?肥胖是否蕴含着艺术家对生产过剩的消费主义时代的讽刺?看起来像一尊中国佛像的胖子却在窥视一座西方的艺术博物馆,这是否反映了艺术家对西方艺术概念的思考?

这些猜测赋予了这件作品丰富而多层次的意味,而艺术家亲手设计并赠送给卡塞尔市民的几百只胖子造型的手工肥皂(艺术家幽默地邀请卡塞尔市民通过用胖子肥皂洗手来“为胖子减肥”),则为作品进一步增添了公共参与的互动性。

中国狮子与“杰夫昆斯式的”蚂蚁

卡塞尔市政厅门口的两座不锈钢中国狮子雕塑(陈志光作品《中国狮》)与原本矗立在市政厅门口的卡塞尔市标金狮雕塑近相呼应,每天都吸引着来往的市民驻足观看拍照。许多市民惊喜地注意到,中国狮子雕塑底座上五颜六色的不锈钢蚂蚁也出现在卡塞尔市中心步行街中央的便道上。这些彩色不锈钢蚂蚁(陈志光作品《迁徙时代》)被评论家克里斯蒂安塞伦特认为具有“杰夫昆斯的语言风格”。蚂蚁本身作为勤劳的普罗大众的象征,被置于人们每日奔波其间的街道中,这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对大众的致敬。由于作品位于卡塞尔市中心最繁华的区域,每天有成百上千人在作品边经过,有的人或许太喜欢这件作品,以至于展览100天后,已经有五只蚂蚁失窃。为此,中方策展团队正在和卡塞尔市政府进行交涉,要求他们确保每件作品完好无缺。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之“最”

此次“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是中国迄今为止在海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公共艺术展;

展览中最“胖”的“中国胖子”(牟柏岩《修》)却并不是最重的作品。《修》的整体重量为2.58吨。此次展览中最重的作品是陈文令的雕塑《中国风景》(6.1吨),排在第二位的是王迈的装置《气象鹿台》(6吨);

展览中安装时间最长的作品是朱培的LED装置《意园》,人们用了16天时间把1460个金属基座用榔头锤入地面并接上电线,然后在地面上铺上40吨的碎石子,最后将2920根亚克力灯管插入基座(每个基座上要按照编号顺序插上一粗一细两根套管)。从这些数字中也可见,《意园》是整个展览中部件最多的作品;

展览中最高的作品是80后艺术家毕横的《解放》(9.2米)。这位高大的中国武神和位于威廉高地山顶的卡塞尔之神大力神海格力斯(Herkules)遥遥相望,完成了一次富有神话色彩的跨文化对话;

刘俐蕴的《笔架山》虽然不像一座山那么沉,但那支长达12米的巨型中国“毛笔”是展览中最大的作品部件,一辆叉车加上6名壮汉费时一整天才将这支“毛笔”成功地安放在“笔架”上.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3月10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