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艺术市场十大事件:《万山红遍》拔头筹
0条评论 2013-01-30 10:04:32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顾博

《万山红遍》拍出近3亿

6月3日,李可染《万山红遍》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8亿起拍,2.55亿落槌,加上佣金共以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而李可染《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242亿元的成交价紧随其后。而在秋拍中,则只有2012年12月4日北京保利秋拍中的元代王振鹏《江山胜览图》以1.012亿元成交,成为2012年秋季全球首件成交价过亿元的中国艺术品。

◎点评:2010年,艺术品亿元天价就拍出10多件,这一数字到了2011年继续增加到35件,2012年则是凤毛麟角,亿元风头不再。年年放卫星让人心惊胆战,是不是冷静下,未来会更好。

过云楼拉动古籍收藏

6月4日,这批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组成的过云楼藏书在北京匡时以2.162亿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场拍卖以及北京匡时在拍卖时所做的推广工作,让古籍善本收藏从“少有人问津”一下变成“炙手可热”。此后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过云楼之争,也让人们对于艺术品拍卖中的“优先购买权”有了一定的了解,最终,该书回到故乡江苏。

◎点评:古籍善本可以让人学知识、长文化,过云楼让公众再度认识到古籍善本的重要性。从拍卖小圈子演变成社会事件,过云楼争夺战让更多人了解了拍卖,重新意识到古籍善本的重要性。

内地拍卖行出海苏富比进军内地

10月7日,中国嘉德香港首拍创出总成交额4.55亿港元的傲人佳绩,这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首次在境外独立举办的拍卖会。随后,北京保利成功在香港举行首拍。在内地拍卖行纷纷出海的同时,9月27日,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之世纪大厅举行揭牌仪式,并举行了苏富比在中国内地的第一槌拍卖。

◎点评:开疆拓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国内的拍卖行,还是国际拍卖行,在走这一步棋的时候,都表现了明显的谨慎。在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小步慢走应是最好的试水策略。

中国当代艺术遭遇“滑铁卢”

10月7日,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进行时,策展人顾振清的微博:“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低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该专场最终成交1.17亿港元。

◎点评:市场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属于正常现象。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处于下行通道中,但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走势究竟如何,仅从一场拍卖无法判断。

19年最贵瓷器引出真假争议

10月30日,“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在北京盈时2012秋拍中以9775万元成交。这是内地19年拍出的最高价格的瓷器,也是2012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板块冠军拍品。著名收藏家翟健民给予该梅瓶极高评价:“这个瓶可以说达到了100分。”此后,关于该梅瓶的真假问题引起争议,但并无定论。

◎点评:每当高价拍品出现的时候,总是争议不断,尤其在瓷器板块。鉴定真伪始终是艺术品市场的一大难题。暂且抛开这一难题,9775万这一价格也算为低迷的市场打了强心针。

南长街54号档案拍卖

12月6日,北京匡时2012秋拍重要专场“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经过藏家三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价后,146个标的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2万元,不少拍品均以高出估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成交。该专场的骄人成绩早在预料之中,匡时对拍品的文化挖掘功不可没,但是在拍卖前的梁启超和梁启勋后人对于拍品是否应该上拍的争议让更多人对拍品有了兴趣。

点评:之前多家公司拿出古籍善本时,都是无声无息地流拍、成交,古籍善本也就这样在小圈子内有限地流通。北京匡时从文化角度挖掘古籍善本,投入大量财力,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虽然最终成为一单不赚钱的买卖,但是却为匡时的文化之路打开了光明大道。

北京匡时合并上海恒利

12月25日,国内三大拍卖公司之一北京匡时宣布,经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股东会批准,从即日起,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进行合并,这是拍卖行业首次大型合并。公告显示,本次合并已于日前得到双方公司股东会批准,原恒利董事长吴斌、总经理朱军将携恒利团队加盟匡时,两家公司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吴斌出任匡时总经理。

点评:拍卖是个特殊的行业,拍卖公司是企业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北京匡时此次大张旗鼓地宣布合并,一是为进军上海市场造势,二是为香港市场探路,同时,也为拍卖行业整合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