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艺术品市场抄底是否正当时
0条评论 2013-02-04 09:10:47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林琳 郭晓昊

分析

抄底抄什么?

1.岭南书画名家精品

尽管近几年行情飞涨,但是在几大画派中岭南书画的价格还是处于最低位。

“岭南一些名家作品价格连长安画派名家作品价格的零头都达不到。”石金柱对此颇为感叹,“区域价格差异太大了。”因此,他认为在行情冷淡情况下,还是岭南书画有“抄底”机会:“目前岭南书画的流动还有区域性,全国流通性差,外面市场对岭南书画的研究还不够透,另外广东市场在自己的宣传上还是没太大的投入。”他认为,其他区域的画家受当地资本市场循序渐进、有序的运作,价格逐渐水涨船高,而岭南名家的作品缺乏成熟的市场运作,所以总体价位仍然太低。

“目前不少岭南名家的作品虽然在北方也能卖,但价格太低,在他们家里买还不止这个价。拍卖市场上偶尔出现的高价也是特殊的竞价氛围造成的,而不是理性达到的价。”因此,他认为对于广东收藏者来说,收藏广东本土的书画既有心理上的底气,投资风险也较小。而应该选择什么岭南名家?石金柱个人建议可以收藏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等名家的精品:“他们在市场上流通的精品相对少,而且作品也在北方市场流通。”

2.被低估的广府艺术品

广州轻工工艺美术企业板块副组长林炤对“广府艺术品”倍加推崇,认为要“抄底”当然可以选择价位一直偏低的南方玉雕、牙雕等品种。“过去十几年受大环境和机制的影响,岭南工艺文化比较失落,现在在全国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与此相反,江西景德镇陶瓷、钧瓷、哥窑等,生产在内地,但在广东特别是广州市场上发展壮大。现在很多人对北方的艺术品追捧多,对南方的东西追捧少。”他认为,最具有广府特点的、价格还在低位的艺术品包括岭南玉雕,其材质包括广东的信宜玉和辽宁的岫玉为主,这些玉的特点是透亮、玉色温润,也具有一定的韧性,适合岭南玉雕特有的镂空雕刻工艺。“岭南玉雕的价值体现在别具特色的工艺上而不是材质上。”林炤介绍,近年收藏者们推崇岭南的旧工玉雕,特别是以前南方玉雕厂的“出品”,其中不乏当时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品。

同样具有岭南雕刻特色的牙雕也是值得入手的品种,其一是单从材料来说象牙的价值已经不菲,其二是牙雕的工艺也是南方所特有的。“南方气候比较温润,象牙不容易爆,而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有的象牙本身就有些裂纹了,如果要镂空雕刻难免有风险。”尽管如此,在林炤看来,目前牙雕的价格太低了,“8、9层的象牙球价格不过七八千元,十几二十层的价格为10多20万元,如果是20多30层的价格也不过30万元。对比价格已经炒得偏离价值的景德镇名家陶瓷,我们的牙雕确实太便宜了。”

除此之外,广作家具也是林炤推荐可以入市的品种:“广东在红木家具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我相信广作家具将有很好的行情。但是收藏者要特别注重材质的产地和手工的好坏。”

3.未成气候的“潜力股”

在谭伟彬看来,现在最值得关注的艺术品类,一种是漆器和漆画,一种就是刺绣,都是入货的时候。“整个市场行情不好,那些销售渠道不太畅通的大师作品,价格比较低,跟我们本土价格比有一定的差距。”他举例,同样是省级大师的作品,以尺寸为60×70cm的作品为例,外地大师的价格不上1万元,而广绣的价格很可能要达到1~2万元之间,“不少苏绣价格也不及广绣。有的广绣作者,连大师也不是,作品价格已经达到5万~6万元了。我认为正因为广绣有失传的危险,所以更应该走向市场,与其他绣种进行PK,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一味卖高价,不可能被广泛推广。”

漆器以前虽然较少受南方收藏者的关注,但是其历史悠久,又沿用古法大漆制作,近年逐渐被认可,价值也逐渐显现。“以前大家只当漆器是装饰品、生活用品,现在收藏者逐渐摆脱这种观念了。”谭伟彬介绍,“七八年前漆器的价格不过4000~5000元,经过这么多年来价格涨了七八倍了。一个广州收藏者当时就以6000元的价格买入两幅山西国家级大师的漆画,现在一幅没有10万元不肯放手。不过,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漆器漆画的工序多、制作困难,价格也并不高,譬如国家级大师的漆器作品中,直径为30cm的大盘价格也不过6万~7万元。”这些已经是漆器中的顶级作品了,非常精细,价格却极低。而省级大师制作的精美漆盒,价格也不过两三万元。

“便宜又好的,我才会推向市场。”谭伟彬说,收藏者可以自己到远离沿海城市的市场去寻找未被挖掘的大师精品,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的各种专题展购买展品,在目前较适当的时机入手艺术品市场“潜力股”。

策略

洞悉热点逐步建仓

“艺术品的每个品类都有机会,重要的是紧跟市场的热点。”陈强是玩古董的行家里手,即使在“淡市”时依然能保持进货出货的通畅,“这段时间市场能卖得动的主要有几类,如紫砂壶、石湾公仔就很好卖,特别是上世纪50~80年代美陶厂生产的公仔。砚台去年最热,民国瓷升势很厉害。另外,花园观赏类的石头、石盆、石座也很受欢迎。”他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文房类藏品仍将成为市场的热点,不过收藏者还是要坚持收藏自己喜欢的品种,瞄准精品下手、宁缺毋滥。“玩收藏要专注,譬如本来一直收藏紫砂,在不懂行的情况下突然跟风转买民国瓷,就很容易判断失误。”

“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是跳跃式变化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沉寂不变,此后突然上跃,但这么多年综合起来,平均每年升幅还是能达到40%以上。”谭伟彬建议收藏者不要一下子因为市场“见底”就大批买入,最好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慢慢入货。

行家李念慈认为真正好的精品价格要出现大的调整机会很小,收藏者要多看多对比,选择比较有“着数”的东西:“做要够专业,消息够灵通,掌握足够的信息,如果盲目趁低扫货不可行。”

“抄底也要选好东西。”李念慈强调一般的东西价格不容易出现涨幅,所以抄底也要靠眼光,才有捡漏的机会,如果盲目“抄底”,以后价格“上升有限”。他建议要收藏同类中最好的东西,一种是材质好,一种是工艺好:“譬如紫檀要买大料,翡翠要选够绿的,端砚要选老坑等。好东西才能保值增值,这些规律在所有品类中都是共通的。”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