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亟待去伪存真 重新开掘前进的方向
0条评论 2013-02-04 13:35:37 来源:中华古玩新闻网 

当代艺术的前社会环境是工业文明和现代工艺工业文明。在艺术上,古典艺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思想、视觉的需求,有着敏感触觉的有才华的艺术家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点,慢慢开始了新的探求,而当时社会又处于一个动荡的、灾难和幻灭频繁的时期。这不仅更触发了艺术家敏锐的神经,而且给艺术带来了无尽的营养动力。伟大艺术往往是天赋、真情与美德的结晶体,如毕加索一生都满怀炽热的情感创作作品。对艺术形式的苦苦探索,不断的求索尝试,使他为后人留下了大笔宝贵的财富,这些奠定了他的艺术地位。另一个重要人物凡高,他不是从形式上的变化、技法的完美去展示自我,他是用一种超乎常人的、高尚的、殉道的艺术精神去完成他的作品,他用强烈而鲜亮的色调,以扭曲的充满力度和情绪化的线条、强烈凸起的灿烂色块,表达一种博大的激情,一种对自然和人类的爱。还有“自然的情人”高更,他的画面上流露着绿草汁味和紫色的阳光。就是这样一批艺术家的出现,开启了一场第二次文艺复兴。现代艺术以体现个体精神对美的主体感受和表现,打破了古典美学严谨、细密、僵板统一的美学标准,而形成多元的价值取向。现代艺术发动了一次精神革命,他们从人的自身开启了一道大门,让人们涌入其中,不断地从各种角度、各种层面立体地去探掘人类心中的密藏,这种就给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现代艺术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它带来诸多问题。

现代艺术打破了诸多艺术框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是站在现代艺术肩膀上,如何建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不是把现代艺术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走向极端。在西方,当代艺术主要被艺术市场所左右,收藏家、国家收藏展览会中的荣誉是艺术位置的一个主要定位。而且以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为重要定位,它们操纵着艺术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其实是在盲目的自由环境里盲目地前进,艺术家的个性、精神、思想和行为统统成为优势阶级的收藏对象和文化炫耀。现代艺术的发展支点是试验和反叛,但是当代艺术发展中出现了一种为了试验而试验和为了反叛而反叛的空泛形式主义,它们仅停留在一种单调的视觉刺激、一种贫乏的平面思维上。它们并没有让人们的思维走进一个更深的立体的新环境,也没有让人们的视觉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当代伪艺术家所谓的个体新艺术精神,其实是一种艺术伪概念,真正的创新不是华丽的外形和个人特权的膨胀。

现代艺术打破了艺术界限,扩大了艺术的范围和资源,这些就是波普等多种艺术形式吸收营养材料之一。各种手段的进入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手段的扩张干扰了目的,那就有些问题了。新达达主义就是玩了一个美丽、复杂、叫人迷惑在手段本身上的游戏。20世纪60、70年代兴盛于美、英的波普艺术是在达达主义后的另一种观念极强的艺术。波普艺术的出现,是由多种社会潜因造成的。物极必反,在波普前很多艺术作品变态抽象到了一种无须观众理解的地步,而观众即使不理解,也宽容到承认它的价值。在艺术和观众都被架空的状态下,“公共艺术”波普就风靡起来。这种临时平衡似乎是一良方,但这仅仅是局部的、快速出现并快速消失的现象。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波普的通俗性和快速利用现成品,拼凑个人意图,本身就缺少真正的艺术沉淀。而视觉快感、社会问题、新闻报导式的收集,模糊了艺术的意义。具体到本土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形式已经挤得没有了艺术精神的位置,于是艺术逐渐囹圄于这个困境中。而这个困境是由社会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社会时尚、大众的趣味、美术评论家的偏见,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从那点切入来解决问题呢?寻找失去的东西,还要从失去的地点寻觅。我们失去了艺术标准、艺术精神,艺术是生命精神的本质要求,是人们返回自我寻求的内在需要和人性的深入和升华。艺术家感觉的真实是抛开一切花哨的、伪美的、隐性的事物的一种朴素和单纯的感情,其次是深刻,他们的目光经常是深入到美的内部,去触摸美的本质。他们保持内省状态,以揭示灵魂隐秘,或者返观,以深味现实内里。他们探索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东西,这是关键。有助于人类向前发展的东西就应理解为可取的、正确的,否则就要反省。艺术像个无形的变幻,有时在你眼前,有时又离你很远,总之,是要你尽全身心去探索的。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