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艺术购买力不再给力?
0条评论
2013-02-18 11:05:05 来源:艺术银行
毕加索1903年创作的蓝色时期代表作《喝苦艾酒的人》。2010年6月在佳士得伦敦总部以3476万英镑成交,据称买家为中国人
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专指人们出于消费、收藏、投资等目的支付货币购买艺术品或艺术服务的能力。艺术购买力的大小,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财富的整体情况密切相关,又与社会文化的繁荣进步、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国家地区的传统偏好以及时代潮流的审美好尚等密不可分。
自从2003年之后,中国艺术品购买力以飞快的速度上涨。2006年,白手起家的巨贾刘銮雄以1亿300万港元购得了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2010年某中国买家在佳士得出价1.065亿美元购得了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创造了当时的拍卖纪录。2011年在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上,一个中国买家以2,130万美元买了当晚最贵的画——毕加索的《Femme Lisant》(Woman reading)。同年3月,在法国图卢兹的Lebarbe拍卖会上,一幅来自北京故宮的卷轴画由中国买家以3,100万美元购得,开创了中国艺术品在法国拍卖的新纪录。2010年至2011年,大批中国富人进驻艺术品购买市场,世界瞩目之下,屡屡出手的中国人被称为艺术市场的弄潮儿。
然而相较于之前的叱咤风云,2012年中国人对购买艺术品似乎略显疲态。2012年的拍卖市场整体成交额略逊色于2011年的974.5亿元的交易规模,那么国内艺术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交易额出现下降,未来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不再“给力”了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用“是”或者“不是”这样简单答案来回答。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