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季拍卖中,当代艺术版块最大亮点非周春芽莫属,各大拍卖公司挖掘新的热点,纷纷推出周春芽作品,在寒流充斥的当代艺术市场上,周春芽作品呈现出逆势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匡时秋拍油画雕塑专场中,周春芽的《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画)》成为专场焦点,该作曾参加中国美术馆于1994年举办的“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油画)”。作品估价高达2,500-3,000万元,以2,000万元起拍,2,990万元成交,成为周春芽个人作品成交价排名第2的作品。据了解,该作在1994年展出之后,曾以3万元卖出,18年间飙升866倍。
11月25日,香港佳士得2012秋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日场以德国私人藏家收藏的周春芽早期作品作为开场,16件作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为954.2万港元。除此之外,台北罗芙奥上拍的周春芽作品《太湖石》以1,200万元成交。
在保利香港首拍中,周春芽的《风景系列》以310.5万港元成交,该作曾于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以72万港元成交。在北京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中,专场封面作品——周春芽的《绿色的黑根——名牌时装》680万元起拍,最终以908.5万元成交。此外,被称为“迄今拍场上出现尺幅最大”的周春芽作品《等待中的绿狗》在上海荣宝斋以747万元成交,拔得专场头筹。
除了周春芽外,值得关注的还有罗中立。2012年4-6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行的罗中立个展“中国乡土写实灵魂”为其在秋拍上的表现增加了不少筹码。在保利香港首拍中,罗中立的《飞燕》以368万港元成交,该作之前有两次拍卖记录,2006年在北京保利以110万元成交,2009年在北京诚轩以80万元成交。但北京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中,其作表现差强人意,1991年作品《渡河现场》以368万的成交价,由唐炬竞得。这件作品在2006北京荣宝拍卖中就以209万元成交,而其另外两件作品则遭遇流拍。
在北京匡时“油画雕塑专场”中,罗中立的《荷花池》以250万元起拍,以379.5万元成交。该作之前曾有两次上拍,1998年在中国嘉德以30.8万元成交,2001年再次在中国嘉德上拍,作品流拍,本次成交价为14年前的近13倍。
上海泓盛秋拍力推的“罗中立专题”,除1981年早期作品流拍,其余4件被不同藏家竞得,其中,封面作品、1993年作《雷阵雨》以862.5万元成交,该作2007年在北京保利曾以504万元成交;此外,2007年作《过河系列》以 552万元成交。
在当代艺术版块整体大幅下滑的环境下,周春芽、罗中立作品稳健成交,成交价还有上扬,与其广泛的收藏基础密切相关。二人的高价成交作品以20世纪90年代居多,且早期作品受追捧程度更高。二人作品出现在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市场上,波及范围广,藏家群体的成熟度相对较高,市场对于二人早期作品的充分认可,表明其作品的收藏已进入一个较为系统的阶段。
在现当代油画艺术面临整体调整之时,赵无极、朱德群和常玉的市场显示了极强的抗跌性,成为市场定心丸,在经过台湾画廊、经纪人和藏家10多年的努力下,其价格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争议写实油画:从杨飞云到刘溢
在当代艺术普遍遭受冷遇的情况下,写实油画逆势上扬,成为涨幅最大的版块,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画家在最近几年作品的价位直线上涨,多位写实油画家的个人作品最高成交纪录都突破千万元大关。从2012年已结束的拍卖的结果看,写实油画部分虽然同样也遭到流拍,但价格仍然稳健,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2012年秋拍写实油画部分最受关注的当属杨飞云。在杨飞云作品成交前10排名中,其中7件都是在2011-2012年成交的,而其中4件都是在北京保利成交的。在今年秋拍中,北京保利专设“理想的青春——回望杨飞云20年重要作品专场”,10件全部成交。其中,专场封面《荷花屏风》估价450-650万元,成交价达1,725万元;《少年》以184万元成交,该作于2009年在北京保利曾以69.4万元成交;《几块衬布》之前在北京保利两次上拍,这次以138万元成交;《自在》于2007年在北京保利以286万元成交,这次以414万元成交。
在北京艺融秋拍中,杨飞云的《窗外》以161万元成交,该作之前曾有两次拍卖记录:2008年在中国嘉德流拍,2012年5月在北京华辰以207万元成交,半年时间不到,作品再次上拍,亏本释出。在北京匡时秋拍中,杨飞云的《红裙子》以172.5万元,该作曾在2009年在中国嘉德上拍,流拍;2010年11月再次上拍,以91.8万元成交。
在今年秋拍中,写实油画虽然没有出现一如当代艺术那样的跳水价,但出现在市场上的作品量和成交价都大不如前。在香港佳士得“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夜场中,写实画中只有一张陈逸飞的《吹笛仕女》,曾参加1990东京西武百货店举办的“陈逸飞作品展”,以314万港元成交。该作曾于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以218万港元成交,3年时间买进卖出的利润并不大。
在保利香港首拍中,王沂东的《风停了》以690万港元成交。该作有多次上拍记录,1991年在香港佳士得流拍;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再次上拍,以360万港元成交;2011年在北京保利以563.5万元成交。若是除去佣金及货币兑换的因素,相比去年的价格,基本没有上涨。
北京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上,王沂东2001年作的《瑞雪》以1,322.5万元成交。该作曾有两次拍卖记录,2006年在中国嘉德以330万元成交;2010年在北京保利以1,120万元成交,除去通货膨胀及买卖佣金之外,这位两年时间换手的卖家最多也就保本。在同一专场上,艾轩的作品《午夜下过薄薄的雪》以299万元成交,而就在半年前(6月2日),该作在北京保利以414万元成交,这样的跳水价,实在让人惊讶。
在北京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中,刘溢的《2008·北京》成为当晚拍卖最大的一颗冷炸弹,在拍卖之前,该作标注为咨询价,作品在仅有一次加价的基础上,以1,955万元成交。在拍卖之后,有消息称,作品出自藏家唐炬之手,2006年在中国嘉德以181.5万元竞得,短短6年时间身价就翻了10倍,但刘溢解释,这两件作品并非同一件。2011年之前,刘溢作品最高价仅为2006年以181.5万元成交的另一件《2008-北京》。进入2011年,刘溢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直线上升,并“一气突破千万元大关”,其成交前5名的作品的均为近两年成交,且都在北京保利上拍。在当晚拍卖中,刘溢的另一件作品《钟馗嫁妹》也“顺利成交”,成交价高达414万元。
崩盘之说为时尚早
就2012年秋拍当代艺术市场而言,其成交总额萎缩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的回调,而非艺术市场内在规律或市场原因造成的。2010-2011年上半年,中国流动性资本过剩,大量民间资本,包括机构资金和私募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寻求新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热钱快钱蜂拥进市场、盲目入市,由于古代艺术品真伪难辨,近现代书画价格高昂,而当代艺术品已经连续多年呈现爆发性增长状态,投资人对此充满期望,导致当代艺术品在这段时期的成交总量和单价同时上涨。
实际上,2005-2011年,当代艺术的大部分精品,在经过学术处理和市场定位,甚至几次转手交易之后,已完成高价换手交易,并进入机构或私人藏家之手,市场在短期内缺乏可以支持流通的精品。而当代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上的时间不长,没有达到作品品味、风格、受众群体和市场共识上的权威性,更不能形成像上一代那样成就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明星艺术家和流行风格,演变成市场热点与美学潮流,继而形成明星艺术家的市场效应。
2005-2011年,当代艺术市场发展已经历了一个涨跌涨的起伏阶段,造就了一批市场标杆性作品和艺术市场明星,其背后的支撑力量主要是境外资本,他们在国外完成市场定位,在国外拍卖公司完成市场启动和建仓,出口转内销,通过香港作为跳板,逐渐蔓延到大陆。然而,当这部分资本退去之后,之前建构的高价市场已成为过去,2010年之后的当代艺术市场逐渐由港台及内地资本参与,在调整重构之时,经济不景气,资金补给出现问题,艺术市场处于当下的“茫然、无序”状态也属正常。正因为如此,只有在形成具有自身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当代艺术收藏消费观,建立独立的判断,重新构筑属于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导向时,当代艺术市场才会进入再一次的复苏阶段。
总体而言,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在市场整体趋于理性回归格局的背景下,当代艺术市场总成交额下跌在情理之中,并且还将持续好几年,直到下一波具有明显风格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取得学术共识和市场认同为止。从这一客观现状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只是处于新旧交替的深度调整时期,并不是有些媒体言过其实的崩盘。
当代艺术市场总成交额下跌在情理之中,并且还将持续好几年,但从客观状况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只是处于新旧交替的深度调整时期,并非有些媒体言过其实的崩盘。
【编辑:田茜】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