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1日,陕西书协进行换届选举,竟选出了大大小小的领导共64人。1月24日,新任陕西省书协副秘书长的遆高亮在书协新主席团名单公布两天后,通过实名微博郑重宣布:“本人才疏学浅,一介书生,只会写字,陕西书协坑深水脏,无法忍受,特郑重宣布辞去陕西省书协副秘书长一职。”此桩辞职事件和选举结果一经公布,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陕西书协此次换届领导层人数膨胀、官帽满天飞的现象引起众多媒体的强烈关注,纷纷予以报道、评论,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和批评。
众媒体热议“陕西书协”
对于陕西书协的“选举门”事件,多家媒体刊发的评论言辞较为激烈。《中国青年报》率先在1月24日发问:“需要如此庞大的书协领导阵容么?不知道这个协会到底是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文化机构,还是仅供圈内人士努力攀附权力的恶俗场所。”
随后,中国经济网也刊发评论文章说:“书法本是文雅之事,岂可沾染俗习也搞‘权力排座次’?书法家协会本是民间志趣相投者自由结成的社团,怎能因大量官员的‘加盟’就蜕变为‘权力俱乐部’?” 今年第9期《中国书画报》刊发报道《陕西省书协换届引热议:“主席”成堆遭质疑》。文中说:“有网友表示,中央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是官员却把权力延伸到了书协的大院里。有网友感叹:‘这样大规模的人事任命,这样惊世骇俗的名单面世,如此不正常的表现背后,一定会有大量的腐败行为。此事该有人管,此风当有人刹!’”
1月27日的《京华时报》刊发张瑞田文章《书协怎么就得了“官场病”》。文中抨击道:“书法家协会应该是一个地区书法家进行艺术交流、创作实践、学术研讨的社会团体,肩负着人才培养、繁荣书法艺术的重任。然而,曾几何时,书法家协会的功能变味了,官僚气驱逐了文人气,一天比一天更像一个官场,一天比一天更像权力的后花园,一天比一天更像官员们的奴婢。在这里,真正的书法家日渐稀少,官员变多了。书官现形记,往往与利益挂钩。由于书法泛化,书法市场鱼目混珠,需求方无法辨别孰好孰坏,便拿书协组织的职位说事。”
1月29日的《深圳商报》刊发杨近白文章《书协是否在祸国殃民》。该文更是很讽刺地将书协列入了“祸国殃民”的机构,并列出了具体“罪状”:“祸国”三条:导致贪腐横行、浪费公帑、缺少存在的现实意义;“殃民”三条:误导青年才俊、忽悠百姓钱财、专业水准低下者把持书协。
书坛盛行“官本位”的背后
在这一浪高过一浪,批评声音山响的热议背后,人们其实应该看到其归根到底是书协现有机制所带来的恶果。地方书协如此,中国书协的情况也令人担忧。陕西文化学者肖云儒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来看,陕西书协主席团的膨胀是不妥当的。问题在于决策者为何没有对书协主席团进行合理的编制控制,而任其膨胀?”曾任陕西省书协顾问的他坦言:“关键原因在于名与利,当一届书协主席,作品价位上涨,5年下来要比工资高上百倍。”
2月3日的《人民日报》刊发《想起李鼎铭先生》一文指出:“以陕西省书协为典型的协会‘领导集体’之如此放胆膨胀,有关部门可以听之任之,社会舆论则不能、也没有不闻不问。其内里既不‘善’也不‘美’。其不善在于他们利用公器而试图‘名垂青史’。其不美在于他们利用公器而试图‘中饱私囊’。”这两段评论精辟地道出了现在书协机制所带来的“后遗症”。文中所提到的这种超乎常态的想法和舆论导向致使当代书坛评判标准变得扭曲与畸形,从深层次上颠覆了人们学习书法应该持有的态度,造成了当代书坛乌烟瘴气的混乱局面。
笔者认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现在多以官职大小来论书法作品的价格,字写得如何、书家人品高低几乎不列入衡量一幅作品好坏的因素。这也催生出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领导”书家在位前后作品价格的幅度差异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领导”的作品在位前后的价格能相差到三四倍乃至更多,有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后作品几乎无人问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越是这样,越要趁在位时期努力“创收”。
另一弊则要数这种体制下滋生出的浮躁情绪和恶意竞争了,无形中滋长了书协体制内以钱买官的恶劣行为。作为一位书者,终日思量着如何靠走仕途卖作品,这对于整个中国书坛发展的导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再一弊就是因此而助长的腐败风气和盲目附庸风雅的心理。某些官员在位时期,购买其作品的一般有几类人:一是真正欣赏其书法的人士,二是为了保留其作品以期日后升值,三是为了攀附权贵所作出的“拍马屁”举动了。或许买字者并不认可这位“领导”的作品或者根本对书法毫无兴趣可言,却仅仅因其位高权重而大量购其字画去博取其欢心。这是一种多么扭曲而悲哀的现象!
呼唤清朗正气之风
遥想当年书协创立早期,那是一批书法有识之士的聚会,他们怀揣着相同的理想,为了振兴中国五千年来传统的文化精髓而奋斗终生,为了书法事业的普及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这一辈的书法家也多以学者和老文艺工作者居多,在学界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相较之下,随着现在书协的官僚风气愈演愈烈,具有深厚文化学养的和愿为书法事业默默奉献的书法工作者正逐渐递减。对于书法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书家自身的艺术成就的评判观已通过不同以往的错误方式传达给大众,在这种机制下所造成的不良局面和恶劣影响可谓已经到达极致。若书协体制不改革,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有整顿催生浮躁风气的书坛大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期冀着此类“闹剧”不再上演,呼唤着清朗、正气之风能早日重回书坛!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