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26亿买单
但2013年最揪心的事是,谁来为总额26.42亿元的艺术品基金买单?
2013年是艺术品基金的退市大年。自从2009年6月首个艺术品基金推出以来,艺术品基金在2011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持续井喷,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总额高达3.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艺术品基金的投资标的为现代绘画或当代艺术。
而2013年,将有29款国内艺术品基金面临密集到期,总涉资26.42亿元人民币。如何接住这个烫手的大单?对此,业内人士一点也不乐观。
因为在目前的艺术品基金中,“春买秋卖”是常见的操作方式,短线操作使投资风险加倍放大。而艺术品基金最大的问题,在于退出机制的单一,其中80%都需要通过拍卖渠道退出。但很多艺术品基金进场时价格已很高,众多基金一起出货,谁能接得住呀?有业内人士更悲观地表示,“信托基金买的主要是当代油画、近现代及吴冠中之类,某些品种半价都难出手。”而“拍卖市场一下涌入这么多信托产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利好依然存在
2012年12月25日,一则公告让业界惊诧:“经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股东会批准,从即日起,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先生出任公司总经理。”两大拍卖公司一个是北方大鳄,一个是南方黑马,此番联手是否意味着要打造中国拍卖界的航母?
综观2012年的中国拍卖界,种种窘况其实已显露无遗,而僧多粥少是拍卖市场最大的困境,一方面是艺术品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新拍卖公司、艺术机构层出不穷。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有309家,从业人员5714人。
在市场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拍卖公司对拍卖资源的争夺可谓惨烈:征集难、结款难、拍假、假拍等层出不穷,而拍卖行业更面临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已经开始的2013年,既看不到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面临了一些新问题。
“我们现在正面临一些很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在欢呼回流了多少文物;一方面,我们在查税、在约谈。艺术品市场现在还在一个需要扶持的阶段,但人们似乎只看到了它的有利可图,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有业内人士坦率地表示。
但2013年也有诸多利好消息。今年是中国嘉德[微博]成立20周年的大日子,也是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的纪念,这无疑将引发拍卖市场的热情,而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高调进军香港拍卖市场,一些大型画廊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再算上北京匡时和上海恒利的合并,北京华辰公开征集,诸多拍卖公司的努力,让人有理由相信2013年的拍卖市场,充满了N多新可能。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