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赛”爱战争?
0条评论 2013-02-27 11:54:2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寅

第56 届“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二等奖作品《战争中的生活》。两名戴着面纱的阿富汗妇女在学习制作性感活泼的玩具娃娃。人文关怀是“荷赛”评选的一个基本立场。 (马基德·萨义德/CFP/图)

第56 届“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二等奖作品《战争中的生活》。两名戴着面纱的阿富汗妇女在学习制作性感活泼的玩具娃娃。人文关怀是“荷赛”评选的一个基本立场。 (马基德·萨义德/CFP/图)

你得问人类为什么迷信暴力

记者:2013年有四位中国摄影师获荷赛奖,延续了最近几年来中国摄影师接连获奖的历史。这几件作品得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顾铮:傅拥军的作品其实涉及的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农村空洞化、亲子关系因家长的原因而受损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中较为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在亚洲有菲佣,在拉美有秘鲁女佣去智利打工,这些女性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把孩子放在老家。所以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而他用观念摄影的手法去处理当代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对于新闻摄影理念的挑战。郑晓群的动物园这组,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在评选中说到,这些“牢笼影像”(caged image)其实最终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处境。至于体育大类,主要与视觉强度、视觉趣味与瞬间表现力有关。

记者:2007年中国摄影师常河的《中国动物园》获得荷赛自然组照二等奖,2013年的中国摄影师郑晓群拍摄的“动物园”又获得荷赛自然组照二等奖。同一国家摄影师拍摄同一题材的作品,相隔不久再次得奖意味着什么?

顾铮:也许我可以说,不排斥任何优秀作品是荷赛的一个特点。两组获奖作品,都是优秀的,他们的着力点与语言形式都有不同。一组彩色,一组黑白,给出的感受还是有区别的。

记者:荷赛的评奖准则是否跟“拍摄的地域”相关,比如战争地明显受到荷赛关注,同时“中国摄影师的国籍”是否也有加分成分?

顾铮:地域、摄影师的国籍都没有成为特别考虑的因素,评委只从主题、视觉、叙事等方面综合判断。直到最后评定结果出来,评委都不知道任何摄影师的个人信息。

记者:战争题材再获年度图片大奖,荷赛得奖作品总是与战争、暴力、杀戮、血腥有关,国内一些批评意见对荷赛评委的评判取向持保留态度,你对此怎么看?

顾铮:这个问题,同样也有国外媒体在评奖结束后提出。

总的来说,新闻的基本原理是要反映当今世界上与人类前途和命运相关的热点、重点问题。

另外,战争灾难等题材似乎比重大,原因在于投稿者对于新闻定义的理解,毕竟灾难、战争与卷入此中的大量民众的生命与生活有重大关系。新闻如何及时反映、呈现他们的困境与诉求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同时,评选是根据投来的作品进行。我在评选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有哪个评委对于你所说的上述题材有特殊的兴趣,一定要如何如何。大家都是从整体专业水准出发考虑,当然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基本立场。

与其对评选结果失望,我觉得更应该对人类本身失望。为什么人类找不到更为智慧的方式去解决他们的争端,而迷信暴力(无论是国家暴力还是社会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此外,除了对于突发的、还在延续的战争、冲突,以及社会和国家的暴力的视觉呈现,我想荷赛设立“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这样的比赛大类,也是对批评意见的一种态度与回应,是一种对非常态事件过于占据主要地位的平衡和自省吧。

记者:你个人最喜欢的作品有哪些?

顾铮:年度照片从影像上看是完美的,但我在发言时说,我更喜欢完美中还有一些不完美的照片。比如,在后来获得一般新闻类组照一等奖的《叙利亚之困》(作者Alessio Romenzi)中,有一张扶老携幼的照片,无论是语言,还是所触及的题材都更有魅力。而这张较为模糊的影像可以更多地喻示一种现实的不确定性。

社会动荡,战争与革命,以及人类为追求更自由与更好的生活而跨越国境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仍然是21世纪的主题。这种努力,可以在这样的照片中感受到。而荷赛对于新闻摄影的认识与定义,或许可以通过某些更激进的尝试,来帮助大家更新对于新闻摄影的定见,并看到一些新闻摄影的新的可能性与潜能。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