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原始股 被忽略的朝鲜当代艺术
0条评论 2013-03-01 10:08:51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李邑兰

朝鲜一级创作家俞强林作品《跳舞练习场》

朝鲜一级创作家俞强林作品《跳舞练习场》

“真正的艺术”

2013年2月20日,朝鲜文化艺术展落下帷幕。仅过了三天,黄三妹手中的朝鲜画家画作就被卖掉了三分之一。

令她意外的是,带有“政治色彩”的人物画“基本处于滞销状态”,大卖的则是反映朝鲜山水、民俗风情的风景画。

“不碰政治。”收藏家们告诉黄三妹,他们看重的是“真正的艺术”。

朝鲜对外展览总局的官员们已经意识到“顾客”口味的不同,在多伦现代艺术馆展览的朝鲜画作中,少了很多脸谱化、宣传画式的形象。青春、美女、时尚、笑脸,成为人物画中出现最多的元素。

朝鲜一级画家李成旭创作的油画《上班的路上》,主体是上班路上四位朝鲜职业女性的形象。她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上去朝气蓬勃。其中一位颇像白领,她留着一头利落的中长发,穿着一身墨绿色及膝职业套装,胸前别着随处可见的红色胸章。套装是纱质的,两臂衣袖半透明,透出肌肤的颜色。

另一位油画画家林春苑的作品《荷花池边》,休闲时的朝鲜姑娘更为时尚。她穿着一身黑色套裙,套裙领口是镶钻闪亮的装饰,再套上一件大红色的夹克外套,外套领口是时下流行的豹纹图案。

油画里,朝鲜的文艺生活透出现代的气息。一幅油画中,淡黄色蕾丝落地窗帘背景前,三位朝鲜少女穿着白衬衣、黑色中裙的学生装,其中一位弹钢琴的少女手上戴着手表,另外两位则拉着小提琴、大提琴,三人配合演奏一首乐曲;油画《跳舞练习场》中,四位穿着黑色紧身连体练功服、踩着白色芭蕾舞鞋的少女,正在认真拉筋、劈叉;油画《芭蕾舞》则表现了一对正在表演柴可夫斯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男女芭蕾舞演员,女舞者一身黑色吊带蓬蓬裙,头上顶着一顶金冠,男舞者扶着她的腰,双双振翅欲飞。

金刚山,白头山,以及朝鲜的“橱窗”首都平壤,是朝鲜画中永恒的主题。画里的金刚山正好是春天,花都开了,装点河山五颜六色;油画《大同门街》画面里,平壤大街上流动着摩托车、私家小轿车,还出现了双层巴士。

黑色、白色、灰色,这是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芭芭拉·德米克眼中朝鲜的颜色。通过亲自去朝鲜参观、与数名生活在韩国的脱北者交谈,德米克完成了关于朝鲜的书《无可羡慕:朝鲜人民的真实生活》(台版译为《我们最幸福》)。

书的开篇是美国宇航局拍摄的一张夜间卫星照片。从照片上看,韩国、日本、中国的国土是一片繁荣的亮点,而朝鲜半岛北部的一大片区域却漆黑一片。那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1990年代初期朝鲜经济崩溃,发电厂一间间关闭以来,这里夜晚的颜色就剩下黑色。

“即便是白天,这里的颜色也是‘相当单调’的,民宅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以水泥与石灰石兴建的,大多呈现白色或灰蒙的颜色。红色只保留给无处不在的宣传标语,其中一条标语显得十分醒目: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幸福!”德米克在书中写道。

而画里的朝鲜是彩色的。

油画画家金正革2012年创作的作品《我爱的国旗》,是朝鲜“爱国主义”的“写实”:一场热闹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中,看台上,四个穿着黑白色朝鲜民族服装的少女坐成一排,她们手里挥舞着朝鲜国旗,握着扩音筒向赛场方向呐喊。其中一位少女双手恭敬地将国旗平展开,露出幸福的笑容。

“第一大户是韩国客人”

朝鲜对外展览总局已经不满足于让朝鲜画只出现在拍卖市场。“他们要让作画成为持续的生产力。”黑龙江“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负责人成吾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成立于2011年9月,是朝鲜对外展览总局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文化合作项目,由朝鲜政府授权黑龙江省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新闻书画院负责日常管理,成吾君是新闻书画院的院长,资深记者,他被委任为创作基地的负责人。因为有亲属在朝鲜政府的关系,成吾君早年做着朝鲜画在中国的代理业务。牡丹江新闻书画院内一个500平方米的展厅,就是朝鲜画家们创作的大本营。

“希望把这个画家创作基地建成向世界介绍欣欣向荣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桥头堡,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和载体,适时将精湛的朝鲜艺术品向全世界宣传介绍和销售。”展览总局对创作基地的批复文件中这样写道。

第一次接团,成吾君接待的是由一个团长、两名画家组成的代表团,其中一位是在朝鲜国内走红的一级画家黄哲。他长着一张国字脸,身材瘦小,“创作的几幅油画作品被中国的收藏家相中,都卖了个好价钱”。

按双方规定,中方负责提供食宿、创作地点,每周要创作多少幅油画作品,创作什么内容,多大尺寸,都由成吾君与团长沟通,再由团长安排画家们作画。白天由团长领着画家们从宾馆到基地创作,晚上下班之后,团长又领着画家们回到住所。“一切都是统一行动。画款由创作基地与朝鲜政府结算,画家只负责创作,领取工资。”成吾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创作时,画家们喜欢就地铺上一块白色垫子,盘腿而坐,对着画布作画,半天都不换一个姿势。

在中国基地创作,朝鲜画家们的作品中就多了许多中国元素。创作主题一般都是“命题作文”,比如正在创作的一组“朝鲜艺术家写意黑龙江”,由中方提供这些风景点的照片,或者在团长带领下,由中方工作人员前往风景地写生,再回到基地进行创作。

有时,成吾君会在家中设家宴,邀请朝鲜画家到家中做客。当画家们听说成吾君家的这套住房是一百多万买来时,他们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不可思议!”

“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族。从出生到上学,到就医、住房都是国家承担,免费的。我们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钱。”画家们对成吾君说。

不断有来自乌鲁木齐、广州、上海、北京、杭州的企业家,专程坐飞机到“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邀请朝鲜画家为他们画肖像画。迄今为止,这些朝鲜画家为中国企业家画了七十多幅肖像画。

“常常是供不应求。”成吾君介绍,画家们接待不过来时,就为企业家们拍照,把相片带回朝鲜国内创作,再将成品返回到创作基地,由中国的工作人员将画作交给客户。

在前来创作基地挑画的外国客人中,“第一大户是韩国客人”。“由于政治原因,朝鲜政府严令禁止将朝鲜画卖给韩国人,而‘同根生’的韩国人偏偏对朝鲜画喜欢得不得了,只得通过中国或其它渠道购买。”成吾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成了韩国人购买朝鲜画的“中转站”。很多韩国企业家、艺术家回韩国之前,都会到这里来选画,而且出的价钱一般都比别的客人高。

一些韩国客人告诉成吾君,这些有着浓郁朝鲜族风格的朝鲜画,常常能勾起他们对那片土地的“怀乡之情”,有共鸣,带回去给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也算回乡探了一次“亲”;另一些人则看中了其中的商机,“一旦朝鲜艺术市场放开,这些低价位的艺术佳作,价格必然飙升”。

朝鲜画家们的画还在持续升温。在2012年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黄哲的一幅油画作品从10万元起拍,成交价达到60万。黄三妹说,在多伦现代艺术馆的展览中,黄哲创作于2012年的油画《6·1国际儿童节》,售价“超过50万元人民币”。这幅油画展现的是拔河的场景:绿草如茵的操场上,两位扎着马尾,戴着白色贝雷帽,西裤、短衬衣搭配领带的女老师,正带着一群朝鲜小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学生们戴着蓝色贝雷帽,打扮得像橄榄球球员,有的铆足了劲,有的左顾右盼,有的还在和队友说笑。

在朝鲜,画家们都是领工资吃饭,他们的画不允许私自买卖,他们作画,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画作销售所得,不经过画家本人,而是直接由销售商与政府官员结算,收入全部归国库所有。

一幅画到底能卖多贵,这对黄哲们而言,只能是个秘密。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