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美术作品展登陆中国美术馆
0条评论 2013-03-02 09:47:2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朱国良

范迪安(左)和邵大箴(右)在展览开幕式

范迪安(左)和邵大箴(右)在展览开幕式

2013年3月1日上午11点,“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邵大箴先生担任学术顾问,共展出林岗、罗工柳、肖峰、李天祥、郭绍纲、王克庆等20多位留苏艺术家的美术作品500多件、珍贵文献资料600多件,其中,很多作品都是首次向观众亮相。展览共分为“新的开始”、“基础训练”、“写生实习”、“创作研究”、“感受经典”、“青春风采”六个部分,并通过对留苏艺术家们求学历程的再现以及对其艺术成果的全面梳理,不仅纪念了新中国公派青年美术家留学苏联60周年,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艺术视觉盛宴。

展览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主持,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等重要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邵大箴先生按照艺术家留苏的先后顺序,依次向大家介绍了到场的留苏艺术家,并简单介绍了这些留苏艺术家的留学经历和成就,将大家带回到了那段留苏的美好记忆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美术事业、推动美术教育走向正规化,国家决定公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美术。从1953年到1961年,国家先后选派了品学兼优的美术留学生7批共33人,主要在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雕塑、舞台美术和美术史论专业。在留苏的日子里,一代青年学子与祖国共命运,肩负历史使命和事业重托,刻苦学习、研究和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岁月。归国以后,这批艺术家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事业辛勤耕耘,成就卓著、影响深远,书写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崭新而重要的篇章。开幕式的最后,一曲《歌唱祖国》更是让艺术家的在场、作品的现场以及历史的现场相互关联起来,共同营构出“留学到苏联”的氛围。

置身展览的现场,留苏艺术家们当年的素描、速写、油画人物、人体和风景写生以及创作稿一一陈列在观众的眼前,我们可以从这群艺术家的素描作品中看到严谨的结构和深入的刻划;在风景写生中看到俄罗斯广袤的大自然和富有抒情诗意的色彩;在毕业创作中看到他们活跃的创作思想;在临摹作品中看到他们向大师致敬的谦卑。除了展出了大量艺术家的作品之外,展览还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手稿及实物文献再现了艺术家们的留学生涯现场,让观众在走进展厅时,就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真切地感受那段激情飞扬的岁月,更深刻地领会那些优秀创作的精粹。   

范迪安说:把“留学到苏联”放在“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这个时间轴上来考察,更显出它不可磨灭的价值。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正是在中国社会的时代风云、沧桑巨变中不断明确起自己的文化观念,特别在打开视域、穿越文化边界的多次“旅程”中借鉴吸收了世界艺术的优长,丰满和强壮了自身,由此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美术作品展的举办,不仅有益于进一步认识留苏美术家群体对新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与作用,加强对新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研究,同时也让广大观众欣赏和感受到了留苏一代中国美术家的创造华彩篇章。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8日。展览期间,还将邀请李天祥、徐明华、邵大箴、奚静之等艺术家举办艺术沙龙和专题讲座,让观众近距离地走近留苏一代美术家群体。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