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行估价玉器500万元不到一分钟宣告流拍
0条评论 2013-03-05 09:39:58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赵磊 吉建富

\

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在发给客户的短信中称公司有拍卖资质

\

网上对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介绍

\

3月1日下午,员工与客户进出位于中山西路的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连日来,多位收藏爱好者致电热线,投诉上海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德”),与藏友签了委托拍卖合同却无一拍卖成功,藏友大呼上当,质疑“比德”不是帮忙拍卖,而是抬高藏品估价,赚取高额服务费。

记者数日调查发现,无论“比德”还是受其委托的上海长昊艺术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长昊”),经营范围都不包括拍卖经营。

40万买回藏品 500万起拍

29岁的朱克章,是一名业余古董收藏爱好者。朱克章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以40万元的价格从朋友处购来一件 “玉猪摆件”。去年突然遇到资金瓶颈,无奈之下,他决定将这件藏品卖出。在网上搜索了“古玩交易”、“古玩鉴定”等关键词,朱克章发现上海具有上述经营业务的公司比比皆是,他很快将目光锁定了上海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为,“比德”的网站宣称,其是家大型的艺术收藏品鉴定及销售平台。

去年8月1日,朱克章与父亲来到“比德”,“比德”鉴定藏品后,给出的答复让朱克章惊喜不已,“他们说,这个玉猪摆件出自红山文化,距现代已5000年左右,价值1000万元。”朱克章回忆称:“当时一名袁姓经理告诉我,虽然这个摆件价值1000万元,但起拍价不能定得太高,建议在500万元-600万元之间。”

朱克章说,对方当时建议他将保留价定在900万元,这让他很意外,因为委托机构通常都是将起拍价往下压,没想到“比德”却抬高了20多倍。朱克章的父亲当即与对方签下“服务协议”,但在空白合同书上,服务方却是“上海长昊艺术品销售中心”,“对方解释说,"比德"没有拍卖资质,"长昊"有国家2级拍卖资质,实际上它们是一家公司。”

双方随后约定,拍卖次数为一次,服务协议的期限从签协议当天到去年的12月31日。而按照起拍价500万元算,朱克章需支付1%的基础服务费(即展览展示、图录、宣传推广服务费),即5万元。朱克章与对方还价后,最终支付了4万元服务费。根据服务协议上的条款,一旦拍卖成交,小朱还要向对方支付成交额的8%作为佣金。

不到一分钟即宣告流拍

朱克章回忆说,这件玉猪摆件本定于去年9月18日拍卖,9月10日突然接到对方电话,说拍卖会大概要推迟到11月左右。在此期间,朱克章去过公司两三次,每次对方都请他放心,说国外的客人都很关注他的这件藏品。去年10月底,对方通知拍卖会定在11月25日,但朱克章收到拍品图录时却发现,本来是委托“上海长昊艺术品销售中心”拍卖,可图录上印的却是由“上海国石拍卖有限公司”进行。对此,“长昊”方解释是,这次拍卖会由“长昊”与“国石”联手举办,而“国石”很多客人看上了“长昊”的玉器。

去年11月25日上午,拍卖终于举行,朱克章本满怀期待,但与到场人员交谈后发现,90%的人都和他一样是送拍的,并非像“比德”之前所说的,从海外专程赶来购买藏品的。拍卖结果可想而知,朱克章的这件藏品在报出起拍价500万元后,无人举牌,不到一分钟即宣告流拍。

“上百件藏品无一成交”

“流拍应该很正常。”但朱克章与10几个藏友交流时才得知,这些人手里约上百件藏品也无一成交。今年1月8日,朱克章与“比德”进行了交涉,他认为,更换拍卖公司时并未与他协商是对方违约,要求对方退还基础服务费的80%。"比德"不认可我提出的退还方案。”双方为此发生冲突,“对方公司员工还打了我。”

最终,朱克章在派出所与对方签下和解协议,由上海长昊艺术品销售中心一次性支付朱克章3.5万元。朱克章自愿放弃追究对方未履行服务协议及双方发生冲突造成人身伤害等相关法律责任,双方不再有任何纠纷。尽管事情告一段落,但朱克章反复回想整个过程,发现“比德”的目的根本不是帮藏友拍卖,而是故意抬高估价,收取服务费。

[无独有偶]

花了近18万元9件藏品一件未拍出

去年,通过“比德”委托参加11月25日当天拍卖的还有藏友范红军。他也是在网上看到了“比德”的宣传,从河南慕名来到上海。同样,最终和他签约的还是“长昊”。服务合同附件列出了3件藏品,分别是釉里红玉壶春瓶、汝窑三足罐,釉里红松竹梅纹梅瓶,为此,他支付了73800元基础服务费。另外还有6件藏品,以他及朋友名字签约,并支付10.32万元基础服务费。

直到11月25日流拍后,范红军才发现,最初签约的3件藏品,上面的合同专用章都为“长昊”,但以他及朋友的名字与对方签约的6件藏品,服务合同附件所盖章为“比德”的专用章,但合同却盖着“长昊”的章。范红军说,由此看来,这家公司明显不够严谨。

[比德回应]

无拍卖资质签合同时已告知客户

2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西路的“比德”公司所在地。记者亮明身份,希望得到公司负责人对于上述纠纷、实际资质等具体情况进行回应。接待的工作人员称:“月底工作很忙,领导也不在,其他负责人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也不肯透露公司负责人的联系电话。

3月1日上午,自称是“比德”公司公关部的一名柳姓男子联系到记者,称公司负责人在广州出差,委托他代表公司具体解释沟通。柳某等3人看过记者出具投诉内容后表示,对情况稍有了解,并称当时是因朱克章用锁将公司大门锁上了,为此双方才起了争执。

柳某强调说,藏友的反映有夸大成分,“比德”与“长昊”是两家独立运作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同,属合作关系。但他承认,“比德”和“长昊”都无拍卖资质,这在签订合同时,已和客户讲清楚了。退款也是企业最终妥协的结果,而企业确实履行了合同。记者希望他能回应此次纠纷的细节,他表示难以回答。

[记者体验]

估价数千元砚台,拍卖底价10万

2月20日,记者以“卖家”身份,带着一方砚台来到比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了解“比德”会对这两件“藏品”进行如何操作。

估价人员“是搞营销的”

临去之前,记者特意请一位资深收藏家“估了价”。这位收藏家对砚台仔细端详后说,这是端砚,是晚清或民国的东西,红木底盖都是老货,顶多算是二流的,价值数千元。因为心里有底,记者只待静观“比德”的说法了。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