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好
作为酒店集团的董事长,学美术出身的郑好始终忘不了他和艺术之间的缘分,凭着一份热情,他建立了一个以现当代艺术为主的庞大收藏体系,现在,他又怀着一颗“独乐不如众乐”的心,创办昊美术馆,把藏品与公众分享。中国私立美术馆的发展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坚定的支持者。
2012年12月22日,雨后的上海寒风阵阵,晚上8点整,很多人聚集在上海美术馆的钟楼下,一段专门根据建筑而创作的影像装置作品通过立体投影投放在钟楼上,用蒙太奇手法将罗中立、周春芽、丁方、贾涤非、夏小万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依次展开,这也意味着由上海美术馆和昊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表现艺术展”正式拉开帷幕。
在繁华的南京西路上,这幢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建筑承载了中国艺术史上太多的记忆,而10天后,上海美术馆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这场精彩的开幕式,可以说是上海美术馆的华丽谢幕。另一方面,它又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昊美术馆即将于2013年正式启动。一个结束,一个开始,多少有些薪火相传的意味。
作为2013年上海又一家即将开馆而备受瞩目的私立美术馆,昊美术馆的准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此次展览也是为即将到来的开幕展的一个预热,郑好——此次收藏展的藏家,也是昊美术馆的创始人,最近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收藏,其乐无穷
和郑好的采访,是在开幕展的第二天,比原定时间推迟了1个小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这几天筹备工作的劳累,郑总上午去医院打了点滴。当见到郑好时,却不见他有丝毫倦容,特别当谈起明年即将开办的昊美术馆时,可以明显感觉出他对艺术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郑好,温州人,万和酒店投资集团董事长,06年在温州成立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后,之后又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投资8亿元打造由五星级酒店和甲级写字楼组成的地标性建筑“世和国际中心”,预计2013年正式建成,而昊美术馆在就在世和中心的1-3层,共有近10000平方米的展览和陈列空间。
虽然从事的是酒店业,但郑好却是学艺术出身。从7岁起,他就在少年宫里学画,喜欢收集一些好看的小邮票,到了高考填写志愿时,郑好选择的是平面设计专业。作为美院的学生,郑好说那时在他们眼中能够拿到“罗中立奖学金”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那时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会收藏罗中立老师的作品。
从学校毕业后,郑好开始从事自己的本行,做一些艺术设计有关的工作,06年开始涉足酒店业,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就开始了收藏之路,因为有着艺术背景,收藏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用郑好的话说,是“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生活上成为一种习惯,不知不觉成为了爱好”。
1997年,郑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件翡翠藏品,他笑说学美术的对藏品非常“花心”,凡是觉得美的都想要,所以之前的收藏比较杂。从04年开始,郑好刚开始做酒店,那时为了在酒店着意营造一些艺术的氛围,郑好开始系统地关注现当代艺术,慢慢形成了以掐丝珐琅和现当代艺术为主的收藏体系。郑好的收藏当然不排除投资的因素,但是他也很看重收藏为他个人带来的无穷乐趣。因为是学美术出身,郑好说他对画面有一种特殊的感受,看作品的角度会有一些不一样,也很看重技法等作品背后的东西,还很讲求艺术家的作品和自己之间的一种互动。
在现当代艺术中,郑好的收藏也很广泛,除了这次展览中的艺术家,2012年2月昊美术馆还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品藏东方”的展览,郑好把收藏的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陈逸飞等艺术家的作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郑好说他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赵无极,还有英国的达明安·赫斯特。在这些展览上,许多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市场上已价值不菲,但郑好觉得希望通过这些展览可以让青年艺术家知道,现在的艺术环境太过浮躁,实际上价格和艺术是双重标准,价格可以不代表什么,真正值得学习的是那些艺术家一直在坚持、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而好的作品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好的。
自由的藏家到开放的创始人
通过多年的累积,郑好的收藏不知不觉有了几千件的规模,他说这是一个滴水成河的过程。随着藏品的丰富和大环境的优化,办美术馆的念头自然而然就有了。从收藏家到美术馆创始人,对郑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他说,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藏家很自由,想要什么可以自己做主,可以和朋友分享,也可以关起门来自己欣赏;而办美术馆是另一种高度,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角色,责任更多。藏家只对自己负责,对艺术品的感受负责,而创办一家美术馆需要对公共负责。
对于美术馆,郑好明确提出未来是以学术为导向,实行理事会体制下的执行馆长负责制,由专业的学术团队来开展公共教育、策展以及管理收藏体系。在美术馆中,创始人要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郑好采取了开放的态度。他表示,尽管在学术上他并不专业,但是由于设计专业的背景,他对艺术家的理解和美术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和团队沟通。就像当初邀请尹在甲来做馆长,他发现双方在对美术馆的未来看法很相近,思路清晰,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班底。
作为创始人,郑好也会是决策团队中的一员,但他并不是主导。他说,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大概只能认可他40%的藏品,有些百万级的作品也进不去,和单纯做一个收藏家不同,他可能会放弃很多他个人喜欢的东西。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达成一致,让美术馆达到国际标准,得到圈内人的认可。现阶段,美术馆的方向是以现当代艺术为主,2013年初会成立昊美术馆亚洲当代研究中心,会邀请很多学者来做学术支持,对展览和亚洲艺术做专业分析。许多举措足可以看出美术馆对学术的重视。
商业和艺术
和公共美术馆不同的是,私立美术馆没有大量的国家资金来支持,那就必然要涉及到资金和盈利的问题。毕竟美术馆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投入,却不像商业那样能取得大量利润回报。作为商人,郑好从不避讳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他曾表示昊美术馆方面会有3部分的资金来源:第一是万和集团投入的资金;第二部分来自于未来美术馆旗下的辅助项目,比如一些基金项目和延伸项目;其它来自于美术馆和酒店的商业对接,比如举办类似时尚周或颁奖等活动。以商业养艺术,这也是昊美术馆的运营模式。郑好用火锅打比方,所有商业上的支持只是一个锅底,而锅里有什么菜还要看美术馆自己。
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馆藏让私立美术馆具有了先天的优势,美术馆也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这种模式运作模式也是私立美术馆值得借鉴的典型。秉承其商业上的思路,郑好最看重的还是“品质”二字。他非常明白,办美术馆是很烧钱的事情,但是烧钱不代表浪费,他也从不把自己当金主看。郑好曾对馆长尹在甲说,我们之间要有分工,我负责赚钱,你负责很好地花钱。对公共展览教育要慷慨,内部管理不能浪费,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体现出浙商的精明。
同时,郑好很清楚做美术馆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需要有长远的打算。他认为光热爱艺术、有热情以及拥有很雄厚的资本都不是不够的,还要完整平稳地保证品质,不可能呈波浪形,忽好忽坏,要有很长的持久力。郑好也坦诚他现在碰到的问题便是人才结构的优化,如果要和国内外大的美术馆进行互动,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让一流的人才做一流的事情,这样才会为美术馆带来未来。和这次的“中国表现艺术展”一样,郑好倡导的艺术展览是轻松而愉悦的,他希望的是作品和观众、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美术馆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这也许是未来美术馆策展想要尝试的一个方向。
一米六的巨婴
2012年12月龙美术馆开幕之后,接下来昊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都将会在这段时间开幕,上海的私立美术馆迎来一个春天。郑好对此很自豪地说,上海的藏家都对艺术抱有很大的热情,即使碰到很多困难,还是不降低对品质的要求。他说,余德耀、王薇他们很不容易,敢踏出了这一步,为更多的人下定决心,树立榜样。大家现在看到表面觉得热闹,但是这个准备的过程很漫长,郑好自己也是反复下决心。也许做个藏家更简单,但是仅仅是这样他又觉得对不起这些艺术品,把欢乐留给显得非常自私。而一旦下定决心之后,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在他看来,他们扮演的就是先头部队的角色,也希望可以激发更多收藏家的公共责任。
郑好认为,中国的私立美术馆就像一米六的巨婴,虽然发展历程很短,但是一开始都是7000平米、10000平米不小的展览规模。他呼吁大家对美术馆不仅是给予关注和支持,也给予宽容,不能拿他们和纽约MoMA 、古根海姆这些博物馆相比,必须承认中国的私立美术馆和国外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在人才层面、管理层面和观念层面都有差距。在欧洲,有些小美术馆只收藏几个艺术家的东西,但是它屹立几十年,有几代人去运营,有几十万的客流,这样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反观现在的中国私立美术馆,在成长初期更需要大家来精心呵护,倾注更多的心血。
“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这个时代给我这个机会,不管成功或失败,起码我们做过”,郑好坚定地说,“现在,还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模式是成功的,每个人的背景、资本结构和区域都不一样,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发展,最后把大家的经验总结起来,在私立美术馆历史长河中,我相信会留下一些印迹。”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