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路——走向“大文化”
当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逐渐落幕之时,曾遍地开花的文交所在洗牌之后大大缩水。
文交所火爆顶峰时曾多达80余家,但目前全国挂牌运营的文交所仅剩22家,另有10余家文交所正在筹建,“幸存”且年轻的文交所站到命运转折的十字路口,不免有些措手不及,一场艰难与迷茫的转型势在必行。
与以往仅盯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不同的是,各个文交所开始开拓眼界,关注“大文化”概念,期望成为新的盈利模式。
在2012年,上海文交所是为数不多稳步前行的范例,当然这和它的优良血统不无关系——全国首家及国家级试点交易所。在2012年上海艺术博览会期间,上海文交所向来自国内外超过百家展会机构发出邀请,希望联合各方通过展示、挂牌、加工、包装、整合及交易等,打通文化艺术产业链,共同推动国内公共艺术领域机制转型和升级,这是上海文交所首次涉足公共艺术领域,目前已有部分国际500强企业表示愿意在包装、运输、艺术保险等操作层面给予资金支持。
湖南文交所则把眼光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2012年7月16日,湖南文交所率先推出第一个文化消费品实物产权投资项目——“非遗茶韵”精品黑茶套装组合,投资人通过湖南文交所认购非遗茶韵,在行情较好时可享受高投资回报,即使市场行情不理想,还可以行使回售选择权,即文交所5年后可加价回收收藏者手中的黑茶,坐享每年5.6%的固定收益。这减少了传统营销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营销成本,使投资者收益的同时,让加价回售成为了可能。
而在南方文交所里,广东卫视首次将其春晚的资源产权挂牌。南方文交所副总经理雷震表示,招商项目本是一项商业交易,广东卫视把春晚招商资源当做文化产权来认购拍卖,为文化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随着将来文化交易平台的涉及面日益广泛,未来文化产权的交易“货架”将会琳琅满目。
当上海、深圳这类国家重点扶持的标杆文交所走得顺风顺水时,众多为转型、业务拓展焦虑迷茫的文交所开始按捺不住。2012年下半年,等待中的非试点文交所一次次发起联盟,最终在10月28日,26家文交所宣布成立首个全国性文化产权交易行业自律组织“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这也意味着,曾经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文交所开始抱团谋求发展,探索可行产业模式。
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彭中天表示看好联盟的成立。在他看来,文交所走向联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交所的出路在于市场化,在无以依赖的时候,只有团结起来走市场化的道路。
抱团是否能解决文交所转型之困?业内意见不一,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分析中心研究员马学东曾表示,“抱团”的方式不会为文交所带来实质性转机,对自己的定位不明、对份额化交易认识严重不足,才是国内文交所出现生存危机的致命因素,魏鹏举指出抱团如果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话,意义不大,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抱团以后,可以起到及时回应政府调控的作用。
谈“文化”时如何谈“钱”
2012年10月底,国内26家文交所负责人齐聚三亚,讨论自救方案。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闭门会议。他们要“秘密”商讨的是——如何重新定义文交所。
彭中天给出的答案是——对接中小文化企业与资本,加大投融资力度,推动文化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对接,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服务是文交所存在的最大价值。
这个观点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同,陈少峰认为文交所应该成为一个产权抵押的融资平台,而并非只是单纯转向产权本身,真正将产权跟金融结合起来。
而深圳文交所的探路,则符合很多人的预期,作为国内首个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备案的文交所,深圳文交所提出的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转向“文化+资本”的新型经营模式率先获得证监会认可,深圳文交所打造“4+1”五大业务,包括中央文化产权指定进场业务、文化企业上市孵化及股权交易业务、版权交易业务、文化物权业务、专门针对文博会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融资配套服务等。陈少峰认为深圳文交所作为官方试点单位,善后和转型模式都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可以成为其他各地文交所学习、模仿的对象。
值得关注的是,在首批通过联席会议检查验收的八省市中,除了深圳文交所之外,其他省市文交所经营范围基本上只涉及艺术品转让、文化知识产权转让和简单的文化企业投融资等服务,较少尝试拓展新型文化金融交易模式。
而文化企业对融资的渴望则是望眼欲穿,转型后的一些文交所,也在考虑从“份额化”的环境中回归到文化产业的根源,对影视产业融资模式进行试水。2012年7月29日,浙江文交所启动电视剧《书香世家》融资服务项目。这是全国首家为电视剧制作项目进行融资服务的文交所。浙江文交所副总经理刘波说,“文交所在这个过程中帮融资方筛选资金,帮投资方选择项目,做到有效的资金匹配,达到比较理想的融资状态。”刘波表示,在清理整顿之后,浙江文交所的定位是做一家构建金融服务体系的中介机构。
经过洗牌之后文交所数目大减,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仍有滥竽充数之嫌。加速兼并重组被认为是接下来文交所的必经之路,有专家表示目前大多数文交所交易清淡,没有太多存在的价值。
对于文交所的未来,魏鹏举比较乐观,只要在大规模兼并重组的前提下,按照符合文化价值和资本价值规律的方式去开展业务,文交所一定可以发挥其能。而陈少峰则有些困惑:“说实话按照文交所现有的模式,我是不看好的,只有在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对接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文交所才有未来。”陈少峰对《小康》说。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