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与蝴蝶》启动仪式“谁与共舞”主创人员合影
如果说电影是梦工厂,当代艺术则为人类找到了终极的精神品位与情感表达,与电影并驾齐驱成为全世界的通行语言……2013年3月9日下午4时,著名旅欧当代艺术家郝友“生命” 系列作品第三章“菩提与蝴蝶”艺术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大学教授彭锋策划千年时间画廊主办,在展览开幕同时也举行了电影《菩提与蝴蝶》启动仪式“谁与共舞”,据悉展览将展至3月17日。
此次展览摆脱了以往展览开幕是的形式,展览以一段舞蹈开始,在具有神秘感的音乐的衬托之下艺术家作品一一呈现在眼前,在作品的包围之中此次电影的主创人员一一亮相,将“菩提与蝴蝶”的故事娓娓道来。
郝友的作品大多讲述男女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从多角度跳开,传达出美好和希望。 “中国很多当代艺术家运用夸张的、血腥的表达方法去提出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法。”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她,更加注意内在心性的表达,从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角度发掘,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作品《生命的麦浪》《女人》《生命树》《禁锢》《蛋》都是她用内心能量转化视觉空间的成果。此次展览延续了艺术家以往的风格,展览分为天、人、梦三个片段来演绎每个人心中的菩提与蝴蝶,其实讲述的是生命轮回的故事,就像蝴蝶一样从丑陋的虫子变成美丽的蝴蝶,但这个美丽是瞬间的,“菩提”与佛教有关,这次的电影将会在泰国的庙宇进行拍摄,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救赎。
东西合璧的当代表达方式是郝友独特的艺术呈现风格,从自我的兴趣出发,探索内心。“她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把雕塑视为封闭的实体,而是空旷通透的自由结构,为了体现作品作为空间环境中的开放自由,缠绕绵延的线条她用线条编织出自己对空间形体结构的理解,具有可贵的独立思考精神,传达艺术的"纯粹性"、"本真性"。经历踌躇独行的探索,其风格趋于成熟并独树一帜。近期以生命系列为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正是来自她心灵的诗歌。”批评家高岭再看了艺术家的作品之后评论道。
偶然的邂逅,令同为艺术家的郝友、张克明一见如故,带着对《菩提与蝴蝶》的共同忧伤和震撼,在电影和雕塑的不同领域寻求艺术的表达。郝友作为电影《菩提与蝴蝶》的艺术策划;张克明作为《菩提与蝴蝶》的导演,将电影《菩提与蝴蝶》与此次艺术展览装置作品进行珠联璧合的主题合作,共同踏上“带你追寻每个人心中的菩提与蝴蝶“的探索之路。
郝友,旅欧当代艺术家,游历世界各国的艺术殿堂。2010年获得法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卢浮宫画展沙龙奖,2011年1月入选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目前入选该协会第一位年青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张克明,国际导演,旅居海外20年,由他导演的纪录片多次获国际大奖并获国际最高奖,电影《菩提与蝴蝶》是他潜心创作近3年的至爱之作。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