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不能只依靠道德进行规范
0条评论 2013-03-14 11:23:26 来源:大众证券报  

近期,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外孙女傅蕾蕾在微博发表声明,于1月30日至2月17日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傅抱石妙笔丹青迎新岁”展出的15幅画皆为赝品,该微博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这15幅赝品画只要通过最基本的的艺术品收藏鉴赏知识,就能判定真假。首先它们的大小都一样,装裱风格也一模一样,更不用说蹩脚的绘画技法。这15件作品无论从画纸、款识、皴法、人物造型、笔墨皆不符合原作。

该事件引发网友和业内专家对艺术圈“假象”的集体声讨。其实赝品一直困扰着艺术品投资拍卖市场,拍卖市场上画作、瓷器、玉石等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往往让投资者防不胜防。今年3·15就要到来,对于艺术品市场上存在的类似不规范现象,消费者有必要擦亮双眼严加防范,监管部门有必要重拳出击坚决管制,维权部门有必要及时跟进挽回损失。无论是拍卖行还是监管部门,甚至是普通消费者都责无旁贷,艺术品安全消费关系到我们每个收藏爱好者的切身利益,万不可心存侥幸,忽视赝品充斥的市场给我们自己、其他收藏爱好者带来的危害。

随着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艺术品交易份额不断扩大,大量资本涌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这种状况之下,艺术品经营者利用市场漏洞获取高额利润,失信甚至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画廊等销售机构本来是艺术品市场中最主要的交易场所,是艺术品积聚最为集中的地方,却往往成为赝品流播泛滥之所。

面对火爆的艺术市场行情,一些艺术家急功近利,采取粗制滥造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千画一面地“流水线作业”,使得作品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并进一步影响到艺术品的商业价值。

一直以来,鉴定、评估都是是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仍然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和统一的鉴定标准,在鉴定、评估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多依赖于行业学者、专家们利用专业知识或者借助仪器进行个人判断。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鉴定、评估行业的发展,各种“速成班”使得“伪专家”满天飞,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他们在利益的驱动下打着机构的幌子揽私活,甚至昧良心做假鉴定。 在文化层面上,艺术本身就具有极其崇高的价值,艺术品往往是厚重的文化积淀的产物,而从事这个行业的艺术家往往被人尊重,守住道德底线,真正地尊重这种文化,应该作为一种人格操守,时时自律。

然而,一个市场的规范仅仅靠道德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这需要行业、法律以及社会公众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发挥作用,打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