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市场年度报告:石头躁动 玉器平静
0条评论 2013-03-15 11:03:42 来源:文物天地  作者:于 明

\

19或20世纪慈禧太后御宝“体和殿珍赏”青玉玺 266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7日拍卖

2012年玉器市场走过了平静的一年,之所以谓其平静,是相对于2010和2011年的疯狂而言。2012年,几大玉石展会依然人声鼎沸,但玉器作品没有了那高不可攀的价格;各大拍卖公司的玉器拍卖虽然还是人头攒动,但没有出现天价的拍品,人们已开始以理性的心态看待玉器市场。2012年的玉器市场变得平静而有序,作为原材料的玉石尽管疯狂不在,却躁动依旧。

一、当代玉器

(一)材料供应。从2002年到2011年,玉石价格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尤甚,“疯狂的石头”成为这一时期玉石价格的真实写照。2012年有些不一样了,有些材料价格下跌,交易规模下滑,有些材料价格则平稳或上扬,整个市场看似平静或者低迷,在这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材料价格的躁动与不安。具体来看:

1、和田玉。和田玉材料的价格表面看起来有所下降,但细分析起来,这种下降是有针对性的。下降最大的就是和田玉中的低档材料,这部分材料因供应量大,材质差而价格下降,以这种材料制成的作品是消费品,本不属于收藏品,但在近年收藏热中,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认清或者说不愿意认清这种差别,只要是和田玉,价格就鸡犬升天,高高在上,根本看不清哪种档次材料的价格应该最低,就像涨潮时看不清谁在裸泳一样。一旦玉器收藏热的大潮退去,人们才看清楚是低档和田玉材料的产品在裸泳,这种情况,在2012年岁末的北京国际珠宝展表现得淋漓尽致。韩料属于和田玉中的低档材料,在2011年的北京国际珠宝展上,韩料产品要价很高,小的把件动辄几万,讨价还价的余地还很小。2012年完全不一样了,有时几百元就能买到一件小一点的韩料雕件,而且交易并不踊跃。高档和田玉材料则完全不同,要价不降反涨,在2011年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会上,最好的和田籽料要价10万元一克,笔者都觉得高得没理由,同样品种的籽料,2012年竟要价13万元一克,笔者算是见过和田籽料大风大浪的人,都不自觉的吓了一跳,这种价格是否成交我们姑且不论,至少这是卖家的心理预期。在这看似平静的和田玉市场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躁动。

2、翡翠。翡翠材料的价格变化在2012年也很曲折,2011年那种疯狂已成过去时。2011年缅甸翡翠春季的公盘上,笔者认为值30万至50万元,最多不过百万的石头,最后拍到2000万。2012年则风光不再,2012年春季公盘不仅参与的人数急剧减少,成交额也急剧下降。然而,与好的和田玉籽料惊人的相似之处是,好的翡翠材料成交价没有下降,只不过由原来的每年20%—30%的涨幅,2012年降到了10%左右,涨幅虽然慢了,但毕竟还在涨。

3、岫岩玉。岫岩玉有透闪石和蛇纹石两种,又称老玉和新玉。2012年这两种材料还是有分化的。老玉在过去的几年有了较大的涨幅,2012年虽然涨幅不大,但也没降。新玉则不同,前几年,由于岫岩县政府的管控,新玉材料一直没有被大规模的开采,导致价格有所上扬,2011年以来政府开始批准开矿,材料供应剧增,其价格有了明显的下跌。

4、南阳玉。南阳玉产量本来不大,前些年因作品题材老旧、市场容量小而致使材料价格不上不下。这两年的南阳玉作品有了长足进步,市场成交量增多,材料价格也随之大涨,特别是好的材料价格在2012年更是上了几个台阶,大有阔步向前之势。

5、玛瑙、玉髓等。过去由于玛瑙玉髓等作品一直是收藏品市场的边缘产品,因其供应量大,价格一直低迷,虽然前几年这些材料价格有所好转,特别是2011年有了较大幅度上涨,但较比其它品种的材料,玛瑙玉髓材料的价格仍显偏低,其产品也不贵,即使是在市场低迷时期,花些小钱买些漂亮的东西还是大有人在的,玛瑙玉髓产品的旺销使得其材料的价格2012年仍有一定幅度的上扬。

纵观2012年玉器的原料市场,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还算平稳,有些品类材料的价格不降反升,甚至出现原料贵过作品的情况,可见这材料价格平稳的背后,隐藏着材料价格的躁动,这种躁动,是否预示着今后材料价格还会大幅上涨,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二)作品供给。玉器作品供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前些年的老作品重回市场,二是新作品的面市。

1、过去数十年间的作品重新投向市场。有的是当年藏家自己带料请大师加工而成,有的是购买大师成品。这些作品当时材料便宜,人工成本不贵,与2012年的作品相比,价格着实便宜。这些作品有的是因为收藏者遇到经济困境,有的是觉得已获利颇丰,还有的是要调换作品而重回市场。但这部分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波动较大,供应量也较大,是每年玉器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

2、当年新面市的玉器作品。玉雕大师当年的作品,无论用料还是工艺,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价格也水涨船高,达到了新的标杆,但供应量极为有限。

随着人们对当代玉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当代玉器的收藏作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往往简单地将工艺的好坏作为评价和收藏当代玉器作品优良的主要标准,人们现在开始注重玉器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使玉器收藏向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转变。这些当代优秀玉器作品几乎都是由当代玉雕大师雕刻而成,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具体来看,这样几类玉雕大师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1、当代玉雕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们传承了中国玉文化的理念,其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具有时代意义,他们影响并推动整个玉雕行业的发展,这些大师将作为当代玉器的代表人物而将留名后世。如倪伟滨等人。

2、风格、地域流派的大师。这些大师在玉器地域流派、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具有开宗立派的地位。如海派的代表人物刘忠荣、吴德昇等人;京派的代表人物苏然等人。

3、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中国当代玉器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目前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主要分为三派:京派、海派和苏州扬州派。这三派的分法并不是依据作者所在地来划分,而是根据作品的风格来区分。京派以苏然为龙头;海派以倪伟滨、刘忠荣、吴德昇、翟倚卫、易少勇、于泾、夏惠杰、崔磊等为代表;苏州扬州派以蒋喜、杨曦、俞挺、顾永骏、汪德海等为领军人物。

4、某些风格独特的玉雕师。这些玉雕师并不一定是当下著名大师,其风格不一定为所有人所喜爱,但其作品可能作为一种独特的玉器艺术现象而特立独行,其作品也非常有收藏价值。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