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书画造假专攻金陵派 林散之仿品乱真
0条评论 2013-03-18 11:22:40 来源:南京日报  

\

近日,国内某知名艺术品网站发布了一份“中国书画造假版图”,首次披露了各地书画作伪的特点和主要造假对象,其中南京被列为仿制傅抱石、林散之等金陵名家作品的“集散地”。在赝品泛滥的书画市场,造假者的作伪手段有了哪些新花样?南京为何会被称为“金陵派造假基地”?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书画界的业内人士和鉴定专家,一窥当下书画市场的造假乱象。

南京书画造假专攻“金陵派”,仿林散之赝品几可乱真

在这份“中国书画造假版图”中,京津一带被称作“地摊货与高仿品的共存之地”,南京的“金陵派造假”是走“专人专作”的路子,“海上画派”的赝品则分为“杭州假”和“上海仿”两类……南京一家画廊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国内书画造假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色彩,各地选择的造假对象几乎都是本土名家。比如,北京出来的赝品主要是仿齐白石、李可染;广东人主攻关山月和黎雄才;到了南京市面,造假者的目标就成了傅抱石、林散之和新金陵画派的“钱亚宋魏”。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披露了一份书画圈内盛传的“被造假最多的艺术家榜单”,前十名依次是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潘天寿、吴湖帆、石鲁、林风眠和陆俨少。有业内人士曾做过一个统计:齐白石一生所画作品约两万件,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真品大概在4000件左右,而最近10年亮相拍场的齐白石作品竟有27000多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的假画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除了仿傅抱石、林散之等金陵名家,陆俨少、吴湖帆、程十发等江浙沪一带画家的赝品也为数不少。“造假者的主要动机就是逐利,傅抱石、林散之和新金陵画派的作品在南京最好卖,很多入门级的藏家都是冲着画家的名头去买,缺少基本的鉴别能力,自然容易上当。”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南京市面上仿林散之的作品已经达到乱真的地步,有些赝品连林老的家人都看不出来。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甚至透露,境外有一个“傅抱石作品作伪集团”,其老板已拥有亿万身家。

作伪手段告别人工临摹,“全电脑作业”难倒鉴定专家

古代的书画作伪主要以人工临摹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书画造假也迎来了一轮“技术革命”:高精度的复仿技术,让很多资深藏家和鉴定家也难辨真假。

昨天,由日本二玄社中国代理大雅堂带来的“中国古代书画复制精品展”亮相南京美术馆,数百件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真迹复制品让观众大开眼界。虽说是复制品,但画作的墨色、、韵味,甚至连纸张的质感,几乎与真迹别无二致。据记者了解,日本二玄社研发的书画复制技术,是用一台重达3吨的特制全自动照相机,将拍摄出的胶片分解成8色甚至12色(一般印刷为4色),把画作复制精度推向了极致。该社专家还用西洋纸和一种非洲进口原料混合,研制出与古画极为相似的印刷纸。当年,台北故宫曾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委托二玄社复制,当复制品送到时任院长蒋复璁手中时,竟然被其误以为是“从库房提出的真迹”。

据记者了解,国内书画造假大都已升级为水印添墨、电脑刻章、装裱作旧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复仿手段,虽然与二玄社的“乱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但仅凭肉眼已经很难辨别真伪。从作品扫描、数据采集到成品印刷,整个过程都由“电脑作业”完成,由于墨滴非常细,连普通放大镜都瞧不出破绽。

为“保真”使出盘外招,假画真跋给藏家埋“陷阱”

除了高科技的复制手段,造假者还费尽心思使出种种“盘外招”,为赝品贴上“保真标签”以求瞒天过海。

南京一位资深书画鉴定专家告诉记者,很多造假者瞄准的是已过世的书画名家,他们会花钱收买艺术家的亲属或鉴定专家,求得印章、题跋或鉴定证书,然后让赝品以真品的身份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获取暴利。林散之的弟子、著名书画家庄希祖曾向记者透露,南京一些造假者发明了一种新手段——“截裱法”。作伪者先拿一件真品去找专家鉴定,拿到专家写的题跋后再将真品截下,换一幅赝品和真题跋装裱在一起。这种“偷梁换柱”的伎俩,也让很多“唯专家论”的藏家着了道。

伪造画集也是当下常见的“造假陷阱”之一。记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书画收藏近20年的资深藏家看到了一幅署名“陆俨少”的山水立轴,他端详了一遍感觉“不真”,但画店老板拿出一本香港朵云轩1991年为陆俨少出版的画册,里面一幅画与此作一模一样。看到有出版著录,他便把画同画集一同购下。后来,萧平看过后称“东西不对”,他还拿出陆俨少当年送给他的画集比对,这才发现画店老板的画集是假的,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掺进去的假画。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