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周年:嘉德四季回望
0条评论 2013-03-20 09:47:3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贾云涛

二十年的回首,是光阴如梭的记忆。

二十年的回首,转眼间,步履蹒跚的孩童已成风华少年。

二十年的回首,逝去了,年少的青涩蜕变为不惑的淡然。

如再有二十年,想必华发已掠过两鬓……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览众山,而功在不舍。

翻看旧时的目录,纸张早已发黄,虽为简陋,但这里记录着部门的点点滴滴,承载着公司发展的一个个历程。

1994年11月13日这一天是历史性的,也是难忘的。作为中国大陆首场小型拍卖会伴随着第一场雪的到来,从此孕育而出一个崭新的交易平台,它的出现成为日后独树一帜引领市场前行的开路先锋。

从军事博物馆的筹备,到“大礼拜拍卖会”的首拍,再到“周末拍卖会”;从朝阳体育馆迁址劳动人民文化宫,移师宝辰饭店,好苑建国;名称的更替,场地的更换,不经意间已十载春秋。从第一场的工艺美术品、办公用品、家用电器、服装、酒、乐器、钟表相机等多品种及一场的综合拍卖,到第4期首度尝试书画专场,部门对新事物的尝试加强了公司对开拓市场的信心,经营策略逐步调整,以艺术品为主的经营方向将在日后成为主体。

一个公司的发展与成就和公司的理念及员工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综合部”这早已久违的称谓是“四季部”的前身,而当初的经营理念是开设多项经营,涉及到产权及罚没物资、资产等项目。虽然在90年代被广为流传的“天安门宫灯,列车冠名权,”等专项成功的拍卖早已家喻户晓,但一体化经营理念的确立,一直是公司的诉求。基于部门对市场的不断拓展和专业梯队的建设,从而促使公司朝着专业化的战略方向前行。

1995年5月,在第7期拍卖会上,将“大礼拜拍卖会”成功地更名为“周末拍卖会”,之后一直延用到2004年年底。也就是,在这期拍卖会上书画作品成为拍场的主体,以成交总额134万元,95.5%的成交比率,率先跨过百万大关。随之而后古董文玩,相机钟表,分别在第9、11期的拍场中独立亮相。之后的数年间,这三大板块成为“周末拍卖会”的主要经营品种。准确的市场定位,逐渐调整到以经营艺术品为主营的道路上。这样,形成了春秋季拍卖与周末拍卖在经营理念上的统一,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映衬。

当年海外媒体曾这样评价“周末拍卖会”:他们带来一场收藏的革命……

十年的历练,“周末拍卖会”已成为全国从事艺术品经营者最为重要的交易渠道之一,同时将艺术收藏从高处不胜寒的状况引入到大众,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当年许多公司相继设立了“周末”或“大众”拍卖部,活跃了市场的交易。成为中低价位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良好路径。为日后逐渐壮大的艺术品收藏队伍培育着梯队。

在兼顾经营的同时,周末拍卖部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1996年组织助教扶贫《教育扶贫,功在千秋—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捐赠作品》拍卖专场,2003年,《张安志收藏书画—为“张安志美术史论讲学基金”》专场等多个场次的义拍。势社会责任为己任,为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3年正值嘉德成立10年,“周末拍卖会”第78期成交额首度突破千万大关,书画部分以1329万元,84.5%的成交比率圆满收槌,这是对“周末拍卖会”最好的总结。10年前,嘉德春季首拍,以1420余万元的业绩开启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历程,一时传为佳话。而事隔十载“周末拍卖”再度过关,被行业褒奖有加,促进并影响了大陆、香港、台湾,三大交易区域艺术品的流通,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格局,对启动和培育基础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风雨,十年艰辛,冷暖自知…… 

“十年铸剑,磨剑再三。”——砺风雨,而尽显锋芒。

“四季”的由来是基于十年的积累,是对本土市场的再一次发掘,得利于市场成熟的推动。2005年“周末拍卖会”华丽的转身,又一次成功的转型为季度性拍卖。周期为三个月一期,从此进入到“嘉德四季”时期,这一次的转型标志着小拍时代的结束,预示着中型拍卖时期的开始,从而拉近了与春秋大拍的距离。

2005年首场,书画、瓷杂文玩两大板块支撑住“四季”品牌,各自在发展的道路上找求着自身的特色,正式进入了胶印四色的全图时期,从作品数量,印制图录样式等诸多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其展览的规格与时间的安排也准确的规划出来。四季拍卖的雏形已形成,并为日后的延展建构了坚实的框架。

四季的书画部分,将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民国艺术、当代绘画、书法部分等一一进行分类,同时还涉足版画及油画,门类之广,品种之多,成为引领同等拍卖规模的领跑者。

嘉德四季的业务们行走大江南北,积极参与海外艺术品的回流,加快了艺术品回归祖国的步伐。

同年第3期,总成交额首度跨过亿元大关。再一次为市场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此次的成绩成为历史性的进展和标志。

四季拍卖的优势已突显出来,生货、趣味成为四季书画的一大特点,名家的小品、小家的精品成为竞买者争相购买的热门。此一时期,四季的买家群体已不断扩容,海外客人不断进场。全国的行家已成为四季拍场的常客。

由于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在接下来的拍场中不断推出新的主题,再加之定价的优势,从而吸引着新买家群体的进场。这使得即使是在艺术品市场的回调三年间,依旧保持着良好的成交业绩。大价格的作品也屡次出现在四季的拍场中,张大千1935年作于京城的《天女散花》,李可染壮年完成于1965年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陆俨少早期1943年的《瑞雪启春图》,程十发作于1957年《召村屯和喃婼娜》插图组画,这些名家佳帧,都拍出了当年傲人的佳绩。成为日后各公司竞相征集的重器。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至千里,而通达江海。

2009年,艺术品市场再次迎来历史性的飞跃,三年的调整期,使得收藏家对精品的认知度达更加精准,鉴藏的眼光大幅度提升。买家在逐渐成熟,这对于四季拍卖的同仁来说是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面对市场迅猛的发展,我们重新组合资源,将全身心投入到征集及日常工作之中,快节奏、条理化、协调性、准确度,成为工作的特点和重点。

市场如同标尺一样检验着我们。细化品种、梳理脉络、增强学术、勇于拓展,这些又成为重新面对收藏群体的课题。顺应市场的发展,一贯是四季拍卖的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并得到广大行业人士、藏界朋友的顶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开辟出多个特色的专场、专题,使得四季拍场成为市场所关注的焦点。

2010年—2012年先后促成了“名家墨缘”、“狮城藏画”、“汇艺香江”、“知寒居”、“潇闲书屋”、“艺海拾珍”、“南韵北峻”、“艺海归棹”、“生辉堂”、“海外归鸿”、“墨缘集珍”、“蜗庐”、“风清墨香”、“当代风华”“拾墨逐缘”“浪数庋藏”、“中国近现代书法”、“一粟山房”、“心画—中国古代书法”、“日本藏中国古代书画”等二十余个专场;以及“沧海一粟”、“师马堂”、“五凤楼”、“遗珠拾珀”、“五桂山房”,等多个名家雅集专题。无论是在社会影响,还是在成交金额上都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并得到业内朋友们的认可褒奖,为市场开辟出新的收藏趋向。随着多个专场的设立和递进式的推动,行家成为主力,而藏家也开始关注四季的走势,参与购买,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大。在一路上扬的走势中,四季书画拍场一直保持着不错的佳绩,连继13场过亿的成绩,已被业内同行看作是市场的风向标。每次开年时,都会接到来自海内外朋友们的问候,而大家更多的是期许每年开年的第一槌“嘉德四季”能给市场带来新喜。

2011年是“嘉德四季”收获的一年,不仅创造出单场书画5.65亿的历史最高记录,同时也创造出单季6.8亿的傲人成绩,领先同类公司。同时四季书画部分以年成交总额15.2亿元跻身于北京,上海,浙江,香港等各地拍卖公司书画总额的前10位。从而更好的与公司本部的春秋大拍互动,“嘉德四季”书画部分,自首场至今已走过八年,共计32期,总成交件数51700余件,单场过亿18场,成交总金额48.4亿元人民币,过百万作品438件,五百到千万的作品15件(含千万级作品1件)。这些成绩是四季同仁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虽已成为历史,但这是我们一路走过的足迹。如果说“春秋”年度的大型拍卖代表艺术品高端市场价值与价格最大化的“塔尖”的话,那么“四季拍卖”则形成了强大的“塔身”予以支撑。为市场探寻着前行的道路。

“嘉德四季’的发展过程,印证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初始逐向成熟的发展历程。它更像一面镜子,佐证着行业的发展,佐证着市场的冷暖。

二十年的回首,有如昨夜。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之感。在时间的长河中捡拾着记忆的片段,有惆怅,有独处,有惊喜,有欢愉,也有回味。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