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认知:王郁洋当代唐人个展“划线者”
0条评论 2013-03-24 02:10:0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王郁洋-“划线者”展览现场8
王郁洋-“划线者”展览现场
 
2013年3月23日,王郁洋个展“划线者”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这是他加入唐人的首次亮相。展览展出了王郁洋新近创作的装置与布面油画,装置的体量、空间感与材料的多样性很好地结合,使作品的特质突显于观众面前。
 
按照常规的认知规律,观众会根据作品的形态、名称等因素对作品进行猜测和自主地解释,在王郁洋的展览中,你必须读完作品介绍中的一小段文字,根据文字重新观看作品才算是完成了艺术家的预期。
 
展览中的所有作品都由王郁洋在阅读中选取的文本转化而成,这一转化过程是通过电脑来完成。首先他选取文本将它们转化为0和1的二进制编码,再将这些编码合成参数序列输入3dmax等绘图软件。软件程序自主生成三维模型和图片,并且定义了它们的尺寸、材质、颜色与结构,从而创造了展览中的作品形态。王郁洋选取的文本是对自己产生影响的文字,如“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有些爱情……也不会相遇”;“放眼望去,这个世界都是不幸的人……一个一无所有的世界”……当你得知作品即文本,对于眼前的视觉形态一定会产生新的感知。
 
王郁洋和工人根据电脑生成的模型将黄铜、紫铜、不锈钢、铁、木材、大理石、玻璃钢等多种材料按照“规定”位置组合、打磨与拼接,只有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感属于人本身。
 
这种作品创作形式实际沿袭了王郁洋一直以来对于“改变对以往事物认知”的兴趣。每个人教育背景、阅历等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于文本解读的差异,而电脑通过运算对于文本的解读与转化是唯一的,在王郁洋看来也是最为客观与有逻辑性的。在观看过程中,观者知道作品实际为文本转化后重新形成的理解与先前自主的理解甚至会产生矛盾,这也是王郁洋对观者与作品关系的一种挑战。
 
王郁洋之前的作品“隐形雕塑”、“图与字”等都是对新的媒介和技术的理解,本次“划线者”是之前思路的延续,但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面貌。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文字、认知世界对于他与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