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不仅会动,还可以收藏
“当代雕塑”的独特呈现
3月28日,一个主题为“明天”的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展将在川美大学城校区雕塑系展厅开展,展览展出来自西南地区20位青年艺术家的50件雕塑作品。
参展艺术家多为80后
“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年龄都在45岁以下,80后艺术家占绝大多数。”据川美雕塑系主任、策展人焦兴涛介绍,该展览的全称是《明天当代雕塑奖入围及获奖作品展》,今年是首届展览,以后每年都将举办。
据焦兴涛介绍,该展览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征集作品,截止今年1月31日,共有60位来自西南地区的青年艺术家报名,最后初选出20位艺术家的50件作品参展。
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不论从材料选择到表现形式,都有许多新突破,甚至加入了装置与行为艺术等表现形式。用焦兴涛的话说,“既拓展了传统雕塑艺术的外延,又将挑战观众对传统雕塑的视角审美习惯。"
雕塑也能玩“互动”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不少雕塑作品看似标新立异,但却与现实生活距离很近。
正在布展的艺术家邓筱向记者介绍了她的参展作品《8分20秒》:在一个3米乘3米的透明空间内,设置了N个可以伸缩的球体。当参与者(观众)进入这个空间时,球体将逐渐自动膨胀,直至膨胀到参与者感受极限压迫时,球体开始自动放气,整个过程耗时8分20秒。“参与者开始可能觉得好玩,但球体持续膨胀的过程会使其心理发生变化,参与者可能会想到很多,也许有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交通堵塞、与陌生人的融合等等,相信不同的参与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邓筱这样解释。
本土青年艺术家娄金的《筷子计划》,也是一个需要与观众互动来完成作品。“我计划用被丢弃的自然树枝做13亿双筷子,每双都是只此一件的纯手工制品。任何一个观众都可以收藏它,我将出具有作品编号的收藏证书。”娄金坦言,“13亿双”只是他的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终极目标,但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艺术观念和与现实的对话。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