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金银纪念币
一、彰显人格之美
“四大名著”金银币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宏制巨构,其共同的美学特征,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谱写“包罗万象”的史诗,颂扬人性之美,彰显人格的魅力。其主要表现手法有:
四大名著金银纪念币
1、抓住形象特征
“四大名著”金银币的设计者,善于把握主体人物的形象塑造,抓住主要特点,通过外貌、情态、动作和典型事例的描绘,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五,是一个处于中间地位的角色。但曹雪芹对她的性格和人品喜爱有加,以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使其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湘云心直口快、性情豪放、不拘小节,且思路敏捷、才情超逸、心地善良。正如《红楼梦曲》所唱:“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红楼梦》金银币中的史湘云,单独出现2次,即1/2盎司金币“湘云醉眠”和1盎司银币“湘云游园”,此外还在“贾母祝寿”和“群芳夜宴”中留下倩影。其亮相之多,稍次于林黛玉。显然,金银币的发行和设计部门对湘云如此厚爱,并竭力为其“提升”地位、张扬个性,所要宣扬的便是她那种“真、善、美”的人格魅力。
四大名著金银纪念币
2、摄取精彩细节
细节无处不在,却又非常重要。在塑造人物形象中,选取精彩的细节,体现了艺术家的智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浒传》(第3组)中的1盎司彩银币“李逵探母”,在选材上堪称独具慧眼。李逵是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的角色,手持两把板斧,杀人不留步,常常“照排砍去”,人称“黑旋风”。虽然原著中表现李逵性格的典型情节较多,很引人注目,但银币图案却选中“背母”这一细节,从另一个角度生动地表现了李逵的可爱。李逵为了把双目失明的老母接回梁山奉养,冒着被官府追捕的危险,背着她奔走于乱山深处;他一面急忙赶路,一面又回顾头来,与背上的老娘说着话儿。这一平凡而真实的细节,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李逵的人性之美,也为即将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情节埋下伏笔。
3、巧妙运用各种手法展示人物性格。
刻划人物性格是使典型人物生动、鲜活的重要艺术技巧。在“四大名著”金银币中,衬托、对比、夸张,以及利用矛盾冲突等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西游记》(第1组)金银币中,1盎司彩色银币“龙宫借宝”,在对比的运用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此图写孙悟空在试用了龙宫的几件兵器之后,由龙王亲自带领去见识那根二丈多长,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如意金篐棒”。画面上,上不见顶,下不见底的“定海之宝”,与矮小机灵的孙悟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由“金篐棒”的神奇,突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大无畏精神;而孙悟空与龙王的形象,设计者也有意识地制造对立的因素:前者脸色明亮,洋溢着好奇和志在必得的神情;后者脸色灰暗,既有讥讽之意,又带惊恐之状。通过二者的对照和比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使作品更加意趣横生,引人入胜。
在《水浒传》(第2组)金银币中,5盎司长方形彩色银币“公孙胜斗法破高廉”,将双方置于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展示人物的不同性格,艺术地再现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公孙胜与高廉本是同道中人,若论本领,旗鼓相当,胜负难分。然只为一念之差,两人走了相反的人生轨迹:前者匡扶正义,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后者倚仗他人权势,恣行邪恶。画面上,穿着红色太极八卦图道袍的公孙胜,身材魁伟,大气凛然,左手扬起正义之剑,右手伸出威武之指;而身穿紫色袍服的高廉被逼至一角,穷途末路,惊惶失措。升腾而起的冲天烈火,令高廉妖术中那些怪兽毒虫纷纷坠地,原形毕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