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西柏坡山村》 61.2x46cm 创作年代:1972年
2013年4月6日下午,香港苏富比2013春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正式举槌,其中,吴冠中作于1972年的《西柏坡山村》以200万港元起拍,终以1000万港元落槌,超出最高估价一倍有余。
据悉,此件拍品来源于亚洲重要私人藏家。对于吴冠中而言,1972年是否极泰来的一年。经历五、六○年代漫长的社会运动和下放劳动,艺术家不仅一度被禁绘画,同时亦患上肝炎,一直无法获得治疗;到了72年,吴冠中所属的连队开始容许他在假日作画,尽管只能买小黑板作画板及粪筐做画架,当时被称为「粪筐画家」,但积贮多年的创作力量爆发,使艺术家迎来了一次创作丰收,许多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在此时诞生,其身体亦在年底开始痊愈;经历漫长的乡间生活,吴冠中此时产生了使「群众点头,专家拍手」的自我要求,并逐渐形成「风筝不断线」的目标,《西柏坡山村》在此背景下诞生,见证了艺术家修行路上的微妙关键。
于无声处听惊雷
吴冠中的风景创作观念,早已超越描绘对象本身之妍陋,甚至认为绘画名胜,反而约束了画家的个人体会。在中国传统的创作观点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篇》)是产生优秀作品之关键,而吴冠中的观点,却颠覆了此一金科玉律,并透过不断身体力行的创作,为中国的风景创作开辟了崭新之路,而《西柏坡山村》正是最佳呈现。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九十公里外,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期间,曾经短暂成为红军总部,以部署进驻北平之用。尽管被视为革命纪念地,西柏坡却非胜景,正如作品所描绘般,只是一座宁静的小村落。为了突显这种朴素宁静,艺术家以最简约的色调与造型处理房屋,每幢建筑俱以正立方体或方形构成,墙壁与屋顶俱以单色平涂,此外更无枝节,笔触舒坦漫逸。吴冠中在巴黎求学时,曾被尤特里罗(Maurice Utrillo)的城市风景深深吸引,领悟到“以大小块面和线的疏密来构成画面的空间和深远感”,在本作之中亦得以体现。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