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
“这几年市场的发展,让古玩市场的收藏群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都是真正玩收藏、搞研究的人,或者是家里有这个传统的,他们是古玩城商户的主要客户群。但是按现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是主力了,他们经济能力不够,很多人突然感觉到这几年玩不动了。这几年“杀”进来的都是机构性质的,或是企业家,古玩艺术品现在动辄几百上千万元,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才能买得起。这是一个变化”。
新钱不断涌入一、二级市场的现象已不新鲜,机构的不断介入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有分析指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艺术品市场开始呈现明显的股市特征,官窑瓷器等主流古玩门类被轮番炒热,强大的资本进入足够让他们用优品拉动劣品,从而影响一个门类。而这些资金的进入也带来了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另一个变化。
关一次门做成几十万元生意
在行外人眼中,他的小店本应该赔惨了,因为常常一整天也没个人光顾,甚至每周都有一两天一关门就是一下午。“其实每一次关门都意味着我可能做成一次十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生意。”该商家向记者透露,当有实力的熟客上门他都会赶紧将门关上,因为这样才能提供更高端优质的一对一服务,而对方的购买能力也值得他这么做。熟客的目的也很明确,往往就是奔着一件高价玉雕或紫砂壶而来,这种准确的对接自然保证了高成交率。
“低档商品在店里所占比例非常低,因为它们不会被熟客看在眼中。”他表示,古玩艺术品消费基本指望老顾客,培养维护高端客群只卖精品是很多资深商家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主要的工作是一旦进了好玩意儿,在脑海中检索对此类东西感兴趣的熟客,再给对方打个电话,然后坐等对方上门就行了。而年底的送礼潮更让我的这种关门生意很兴旺”。
转手率高新手半个月不开张
与资深商家闷声发财不同的是,很多新入行商户却步履维艰,甚至有人试水不久就无奈关门。我市一家古玩城今年约有1/5的商铺被转手,而关门兑店的商家绝大多数是新手。
在知情人士的介绍下,记者联系到了小吴,他此前的店铺仅坚持了一年。“我曾经有近半个月没开张的纪录,也没挣到传说中"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利润。”小吴无奈地表示,当初刚入行的自己没敢进太多高档货,“地摊货”的吸引力自然不足,而古玩城里的熟面孔对于好东西的价格又心里有数,能把他的利润压得极低,“为了留住熟客我只能咬牙低价出手,但在这种循环中资金撑不住了”。
市场上的“冰火两重天”并未影响人们开店试水的热情,各大古玩城超高的入驻率就可以证明。但面对盘子大了蛋糕没变的现实,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是行业将面临淘汰洗牌。于是,如何抓住熟客在市场上站住脚,成了很多商家关心的话题。对此,一些业内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连古玩城太和轩负责人小龙今年10次远赴产地淘宝,而每个月都有数天颠簸在外的辛苦,换来的是不断有新东西“勾引”人,经过仔细筛选的货品能对准熟客的胃口。而在天津街古玩城,越来越多的商户支起笔记本电脑,把自家东西挂在了网上。管理部经理杨庆松告诉记者,在竞争激烈、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当下,商户可以开拓经营渠道,除了借助网络,还可以借助微信等手机平台或提供穿绳搭配等附加服务。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