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交所:静观下的蓄势待发
0条评论 2013-04-09 11:54: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您如何看待南方文交所目前的这种运作模式,这与您对文交所的构想有怎样的异同?

彭中天:模式创新是文交所发展的根本。现在,文交所主要三种模式:一是在传统业务,比如拍卖、画廊中进行的摸索,希望实现原有模式的换代升级;二是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的份额化交易,我个人不赞同份额化交易;三是现在探索的“交易所+电商”的发展模式。南方文交所开展不同的业务,放弃直接将文化产品作为投资品,从消费服务入手,从一些基础层面工作做起,从一些具体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培育市场,这也是我所主张的。

殷秩松:文交所就应该鼓励多种模式存在,鼓励每家文交所寻找自己生存的空间,沿着整合文化资源这条路,每个地方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利用区域优势在全国找到市场,形成市场网络,帮助各个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比如,要使岭南文化走出去,在传统集散的大市场基础上,如何从文化角度提升这些文化商品在整个市场的价值。

突破与业务提升

记者: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中心已与南方文交所展开多方面的合作,相对于版权交易市场而言,您认为文交所在对接资源方面真正能够做什么?你们两家是如何展开合作的?

殷秩松:从本质上来说,在当下市场,文交所具有最重要的两大功能:一是信用功能,一是整合文化资源的功能,否则文交所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当下,文化产业生存面临小、散、乱、差四大特点,而文交所是一种高级“生物”,需要融入到文化产业的生态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这个生态链发展更好。文交所应该实现这个行业的信用补充,整合割裂的市场,促进文化和其他实体产业的融合,将传统文化业态和新的业态融合,文交所是帮助整个产业提升的重要平台,应该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中心成立时间较早,在版权交易方面也有很多想法和创新点,正好广东有这样的市场机会,我们就从项目入手,从合作的每一个案例中寻找经验和发展空间。双方合作完全是市场化的思维,以市场为导向,使我们的想法和模式在广东的市场落地生根,这也是最扎实的合作。

张志兵:版权交易时间长,更成熟也更专业,与文交所在版权领域形成互补,我们现在的合作包括版权模式的创新,版权和金融资本的对接,资产管理和托管,还有技术上的合作,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印刷环境下的版权在线交易功能,借鉴版权交易中心探索出来的想法和模式。我们的合作也在探索中,先从个体操作来做,逐渐总结经验。南方文交所成为版权交易的先行试验场,比如,珠影集团的资产管理就会在文交所具体落实,交易平台都已建立。

记者:刚才我们提到,南方文交所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已经实现盈利的文交所,具体哪些板块实现盈利,您如何看待现在几个展开业务板块未来的前景?2013年发展的重点将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志兵:还是传统的业务,接地气的实体性操作,比如艺术品保真保值拍卖、艺术品展示等带来现阶段的回报,但这种局面很快会改变。2012年,南方文交所文化产权交易总额为33.57亿元,其中版权交易就达到31亿元,其他为艺术品实物交易和投融资服务的交易。2013年,南方文交所将继续加大文化产权交易的份额,将其发展为南方文交所的核心业务,做大做强。此外,我们将在不违背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上也有所作为,这两块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多。模式创新,将金融、科技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我们真正看中的是文交所对接资本和项目,这才是文交所的未来。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