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
时至今日,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口诛笔伐的昨天也许已有很少人能记住,但文交所的存在一直在提醒我们:文交所如何生存?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一方面是已经通过清理整顿的文交所如何发展;另一方面,那些没有通过治理整顿的文交所如何发展。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还是要从文交所的现实环境与其存在的本质谈起。
对于文交所来讲,当下最重要的是生存,其次是定位,第三才是发展,但最根本的核心只有一个——如何立足文交所本质有所创新,这是文交所发展的战略问题。在文交所的社会定位与职能还未确立的前提下,探索还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再加上由于文化艺术资源特性的影响,创新在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事实上,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是政策赋予文交所相应的职能,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平台性功能,如文交所的登记功能、见证交易功能等。
也就是说,在文交所的常态化业务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是鼓励其创新、探索,特别是那些没有通过治理整顿的文交所,转型是其唯一的选择,而转型的核心不外乎是创新。基本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与通过治理整顿的文交所进行整合与融合;二是转型为交易中心或其他平台形式,创新产品,开展相应业务。
文交所出现的初衷是解决文化艺术资源与金融的整合、对接问题,核心是推动文化艺术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进程。虽然文交所已成为一个专属名词,但在目前条件下,重要的不是如何解读这一概念,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一个概念性的垄断,最重要的是利用平台优势,用创新的力量来整合资源,完成文化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有两个方面可以落地并大有作为:一是以版权为中心的创意产业,二是艺术品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只能利用创新理念来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利用平台优势来聚合资源,从而进一步完成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进程,最终推动以版权为中心的创意产业与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文交所还是交易中心,或者其他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都具有同等机会。共同的机会源于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则是取决于创新能力。
令人高兴的是,一些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如艺术品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如何对拥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电影电视等版权的企业进行权益质押贷款,对影视制作、演艺、展览、动漫、游戏等需要采购大型设备的企业进行融资租赁贷款等。而对于上、下游客户为信用等级较高的机构如政府、重要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等方式的服务,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等。可以说,这些探索都是积极的,是推动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由此来看,在目前阶段,未通过整顿的文交所与已通过整顿的文交所,可以说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关键在于其在法律框架下的业务与创新能力,发展重点是创新与平台化的运作。只不过通过清理整顿的文交所占有先机与优势,而未通过清理整顿的文交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事实上,文化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进程,这种产权化的模式仅仅是一条路子,而不是一个优选的路径,但对于一个公信力尚未建立起来的交易平台,当它承担全产业链的功能时,问题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一些难以依赖其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来化解的问题。没有监管,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公信力,依赖一个企业的市场行为来主导一个行业,难度与问题自然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文交所目前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文化艺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资产化环境的不断改善,文交所作为运营平台会不断创新发展,也一定会弥补产权化交易本身的一些制约与不足。在与金融体系对接、融合及资源资产化支撑体系的衔接支撑中,文交所会更加自如地融入文化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进程,而不至于在对现有的环境、体制、法规及支撑体系的妥协中纠结地前行。但这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文化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需要经验的集聚与历练。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文交所面对这么多问题、不理解与责难,仍然一如既往地为文交所的发展鼓与呼的原因。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