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藏家开始抛货,藏家重新审视收藏,深深受制于学术争论的困惑,藏家倾向于去粗取精的投资理念,精明地选择《石渠宝笈》作品,历经十余年不懈,皇家收藏贵为艺术市场黄金版块。
见证1997:风暴袭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番明显的调整:企业数量增加减缓,一些原有拍卖偃旗息鼓退出市场;拍卖场次下降,全国成交额下降超过4,400万元。潘天寿的代表作《春塘水暖》在中国嘉德仅以660万元成交,却是这一年拍卖最高价作品。——原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艺术研究专家赵榆“其实在1996年末,发展过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出现了‘成交额高、成交率低’的亚健康局面,少数公司开始出现雇佣拍托儿,恶意哄抬拍价等不正当经营行径,而以短期暴利为目的市场炒作也开始出现,很多媒体开始关注艺术品拍卖的诚信问题,在市场这样混乱背景下,亚洲金融风暴突至,稚嫩的中国艺术市场第一次遭遇滑铁卢:投资者纷纷选择持币观望,一批在经营管理、人才储备特别是不具备优势项目的拍卖公司受到了被淘汰的命运,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1997年的衰退使得很多发端期的问题得以暴露,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开始意识到行业自律、拓展创新、市场培养等等举措必须马上提上日程。也是在这一年,《拍卖法》开始实施,这让一直“摸石头过河”的艺术品拍卖摘掉了“无法无天”的尴尬帽子。1997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第一个低谷,也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轨迹的第一个周期的终结。”——摘自《艺术市场》2012年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市场,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艺术品市场无疑使一次颇为沉重的打击。在1997年,很多拍卖公司对国际市场购买力的期望和寄托全部幻灭了,国外藏家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紧身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当时艺术市场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买方市场,购买力后劲不足,市场培养不到位等弊病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被放大得一览无余。同时更多的从业者也认识到了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与世界经济环境之间,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1998年北京翰海的春拍,没有在平时的5、6月份举行,而是一直推迟到了盛夏的8月,可见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之大,甚至影响了拍卖会的如期举办。同年秋拍,翰海与小小集团合作,直接把拍卖现场搬到了富裕的浙江省,在绍兴进行异地拍卖。这在中国拍卖历史上还属头一遭。1999年,中国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额只相当于1997年的50%-60%,这时人们鲜有拍卖成立之初的热情,拍卖不出精品、高价,大家的兴趣就淡了。一场拍卖有时只有三五十人到场,拍卖的从业人也认识到,前几年拍卖的“水分”到了该挤出来的时候了,策划好项目、做实务才是一条出路。200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依旧低迷。嘉德秋拍时,当时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旧的一件书画作品”的唐朝怀素草书《食鱼帖》未达到1000万底价而不幸流拍,可谓一大遗憾。
“石渠宝笈”成为市场新贵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编纂的宫廷收藏的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主要收录为自晋、六朝、隋唐直至清朝当代的书法、绘画、碑帖、版本、缂丝等。两书各有初编、续编和三编,总数为255册,所收书画家(合作作品不计)名头共863人,其中《石渠宝笈》收录作品计7757件。《石渠宝笈》著录的法书名画,主要来源于清代开国以来到乾嘉时期历朝皇帝的收集、臣工仕子的捐献。该书根据作品的等级,按照作品在宫中贮藏的地点为次序,以“千字文”字头编号来编纂的;书中详细记载了作品的名称、质地、尺寸、款识、前代鉴藏印记、题跋以及清内府印记、乾隆皇帝过目的题跋诗文等。人们对“石渠宝笈”著录作品的追逐无疑是金融危机使艺术市场发展受到了波及,原本收藏体系内的作品价值受到了影响,因而引起了买家们对于藏品甄选的反思。其结果无疑是将古代书画作品其收藏的重点,恰逢拍卖公司推出“石渠宝笈”这一概念,进而吸引了买家的关注,为09年古代书画引发亿元行情埋下了伏笔。
皇家收藏受到青睐
皇家的艺术作品和宫廷的艺术藏品,在拍卖会上一直走俏,北京翰海1998秋季拍卖会推出的12件皇帝的书画作品全部成交,其中第410号拍品,乾隆帝《行书》纸本立轴191.5×80.5cm,参考价为16至25万元人民币,成交价为30.8万元人民币。在该专场推出的五件带御玺的宫廷收藏品,亦全部成交,如第496号拍品,张照的《临董其昌临苏轼杂帖》绫本手卷,钤乾隆、嘉庆、宣统御印15方,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21.2×296.5cm,参考价为33至45万元人民币,以55万元人民币成交。第675号拍品,金廷标《听泉图》设色纸本立轴,钤乾隆、嘉庆12方御玺,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五),112.5×147.5cm,参考价为45至60万元人民币,以68.2万元人民币成交。
借金融危机整合拍卖
当时国外买家到国内参加拍卖会的人少了,书画、古董的市场价位出现了下滑,拍卖品的征集出现困难。一些拍卖公司对拍卖品缺乏严格的鉴定把关,将赝品、劣品带进了拍卖场,使收藏者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市场的跌势。价位低,使艺术品的收藏者不愿意送拍,拍品征集出现青黄不接,甚至无米下锅的情况。1998年北京文物艺术品“大拍”的场次和成交额都比1997年有所减少。中国嘉德春拍的中国书画专场中,一幅傅抱石1960年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龙盘虎踞今胜昔》在拍卖场上以374万元成交;瓷器专场中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的成交价为440万元;清乾隆“紫檀雕缠枝莲纹平头案”的成交价为132万元。艺术品合作拍卖的频繁出现成为1998年的新气象,太平洋国际拍卖公司与北京友谊商店古董瓷器的合作拍卖、荣宝艺术品拍卖公司和南京王朝艺术品公司的书画秋拍专场以及翰海在浙江绍兴举行的“秋拍”,这无疑是一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拍卖公司合理整合、利用圈内资源的表现,无疑是当年艺术市场中独特的风景线。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