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绽放文人情怀
0条评论 2013-04-18 11:57:31 来源:人民网 

匡时春拍绽放文人情怀

吴昌硕刻 寿山石 “从心所欲”方章

北京匡时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6月4日举槌开拍,届时会再现古人书房的风雅之物,可让人感叹其绽放的文人情怀。

古代的士大夫大多喜爱在书斋中经营他们生活中最华丽的一面——“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端研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

成功文人们并不铺张排比,他们乐于用一种更高明的态度处置财富,亦乐于他们用毕生所学体验那些普通文人所不能及之稀世珍品,以及普通文人无法攀达的艺术高峰。即所谓君子不囿于物又达观于物,这便是“格物致知”。

今春,北京匡时拍品中一件“清乾隆珐琅嵌玉大吉葫芦瓶”原为长春阁之旧藏,瓶身呈四方葫芦形并以掐丝珐琅技法装饰,正反两面镶嵌玉板,其上雕刻缠枝花卉拖“大吉”二字。葫芦,与“福禄”谐音,又形像汉字“吉”字,故又名“大吉”,“大吉”字样与“葫芦”造型相配合的设计是清代较为典型及常用的吉祥图案,象征福禄绵长、子孙万代、大吉大利,尤其盛行于已是五代同堂的乾隆晚期的宫廷艺术品中。

据文震亨《长物志》卷七“香筒”条所载,“香筒旧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鸟、竹石,略以古简为贵,若太涉脂粉或雕镂故事人物,便称俗品,亦不必置怀袖间。”文震亨之意,在于精益求精却不流于琐碎卖弄,实为一切艺术品之魂。此次“在山居”文房专场中,一件“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香筒”亦显文震亨之遗风,它通身亦无绺无花,外雕山水亭台、松鹤白鹿,古意绵绵,仿似重现诗人笔下之仙境——“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李贺《仙人》)。

故宫中亦有玉质“垂恩香筒”一对,上部为铜质镀金亭阁式顶盖,中间为碧玉圆筒,上镂雕云纹和龙纹,下部为铜胎须弥式底座置于宝座前左右两侧。每当皇帝升座时,香筒内点燃檀香木,香烟从香筒的孔洞中冒出,造成香烟缭绕、香气宜人的神秘气氛,座下群臣闻到香气,借喻皇恩浩荡、垂及万民之意。

时隔七年,北京匡时今春再次开辟“金石篆刻专场”,涵括明清以降金石名家印石计一百三十余件,荟萃钱松、吴让之、徐三庚、吴昌硕、黄牧甫、金北楼、赵叔孺、齐白石、高野候、邓散木、陈巨来等印人佳制,精品云集,意在梳理篆刻发展脉络,向历代金石大师致敬。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