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情——上海道明春拍“日出海上”之女画师专题
0条评论 2013-04-18 16:16:44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陈佩秋 《青山翠嶂》设色纸本 立轴 90×56cm_副本

陈佩秋 《青山翠嶂》设色纸本 立轴 90×56cm

有鉴于历史上女性在社会中并不占优的地位,在灿若星河的中国画史中并未留下许多女性书画家的名讳,少数有幸为后人所知的如元代赵孟頫之妻管道升、文徵明之玄孙女文淑、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等等,也未形成一个大型的团体,直到民国以后,社会开放,特别是在上海,一大批女性走出闺房,走进学堂,以她们独有的才情和细腻也在长期为男性所主导的书画领域觥筹往来,一展才华。

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女画家诸如顾飞、杨雪瑶、陆小曼、李秋君等,是海上闺秀的典型,她们多出生于书香门第或士绅家庭,上学和受教育的机会较多,本身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又自小拜师学艺,其作品多以传统绘画为主,又透露着时代新意。而另一类以潘玉良、孙多慈为代表的女性,本身是西画出身,很多又有赴海外留学的经历,其画作多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主要着力于西画。

在1960年成立的第一届上海中国画院中,就有九位女性占有一席之地,她们是:陆小曼、陈小翠、周鍊霞、吴青霞、李秋君、庞左玉、陈佩秋、侯碧漪、潘志云。本次专场共收集了其中七位的精品佳作,意在展示彼时海上最被认可的女性画家的风采。

诚如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会特刊弁言”上所述:孟子曰:舜,人也,余亦人也,吾何畏彼哉。窃不自揣,爱集自好,特开女子书画展览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朔望最近作品,以相观摩。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以享作者,而绍前微。 从闺房的书画自娱发展到群体出现再到海上闺秀的集体展览会,这是一种本质的变化。女性作为一个长期处于依附状态的群体,不仅渐渐以自己的满腹诗情才华确立了在文化界的一席地位,更是发出了“吾何畏彼哉”这样振聋发聩、带有强烈自觉意识的宣言。女画家对于海派画史来说,不能算是一种补充,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添彩添翼的点缀。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