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左手艺术,右手金融
0条评论 2013-04-19 10:16:04 来源:《企业观察家》杂志 作者:杨 雪

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陈东升的一句名言广为人知,并且成为中国管理界的经典名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率先找最好的对象模仿。回想起嘉德的创办经历,陈东升说,那时根本不知道拍品怎么来,也不知道怎么拍。但是,他选择了最好的模仿对象——国际最著名的拍卖公司索斯比。从包装袋、价格、目录屏幕,到专家系统和信用制度,嘉德一一模仿。嘉德终于成为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拍卖概念的拍卖公司。

1994年3月27日,嘉德举办了第一场拍卖会,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交额是1423万元,被舆论界称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第一槌”,引起全社会的反响,甚至西方世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场拍卖也向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古代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都可能通过正当销售途径进入市场。

“这场拍卖也为中国日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繁荣作下了铺垫,整个市场被打开了。”陈东升说。

当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进行了现场报道,称:“嘉德这声槌响预示着纽约、伦敦、北京世界拍卖行三足鼎立时代的到来。”

创办嘉德之后,陈东升又开始着手实现另一个梦想——创办保险公司,这和他的访日经历有关。199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东升,以《管理世界》杂志副主编的身份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在日本,陈东升第一次觉得保险是一个大事业,因为东京最高的摩天大楼是属于保险公司的,世界500强里面也不乏保险公司的身影。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人寿保费收入是国民经济中长期性资金的重要来源。一本名叫《谁控制日本》的书,更是彻底坚定了他做保险的信念。所以,在嘉德快速稳定发展时,陈东升开始了二次创业。

1996年8月,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成立。模仿再次成为陈东升的制胜法宝。在泰康创办后的5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家世界顶尖级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对国外保险业巨头成熟的先进做法采取“拿来主义”。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人才管理,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陈东升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它的营销体制来自东南亚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同时借鉴国泰、安泰模式,而信息技术、精算、管理、财务和投资等内务方面则向欧美学习,精算师和财务总监在全球招募。“我甚至连别人公司里面饮水机的牌子都记下来了。”

和之前一样,这次的“模仿”也颇见成效。在“左眼看平安,右眼看友邦,两只眼睛看世界”的口号下,2002年4月,陈东升打破保险业“一张保单只能保一人”的传统,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张保单保全家”的组合式保单系列,两个月内即令这项产品的保费收入突破2200万元。

2005年1月18日,全世界注目的《财富》(中文版)2004年度中国商人揭晓,陈东升作为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获此殊荣,登上了2005年《财富》(中文版)第一期的封面。在这次企业家论坛上,陈东升又在“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对话中阐明创新观点:模仿的过程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将拷贝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不是机械的拷贝和模仿,而是一种企业实实在在的创新。他说,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创新原则。时代的创新是100年一次、或是20年一次,微观企业的创新实际上是每天辛苦地面对竞争对手、面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决策、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整个过程加起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业过程。“一个企业的成长,3年决定生死,5年打下基础,8年站稳脚跟,10年小有品牌,20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今,泰康人寿已经步入了第17个年头,在保险行业的意识形态逐步提升之时,陈东升又从美国养老社区得到了启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

陈东升很佩服苹果前CEO乔布斯,也认可乔布斯的人生信条:“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在陈东升看来,乔布斯是通过创新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他则希望通过将保险业与养老产业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改变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和中国人对养老的态度,拔高一点,“就是改变对生命的态度,特别是改变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

2012年6月, 泰康人寿在北京启动了面向高端人群的保险业首个养老社区的建设—— 一个将保险、地产、养老和医疗等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服务。用陈东升的话来说,就是“深耕寿险产业链”。一个人只要每年购买泰康20万元的养老保险,在10年之后他就可以享受泰康提供的各项养老服务,他也可以选择不享受养老服务、但连本带息获得投资收益。陈东升透露,目前泰康买地的投入已经有100多亿元。

回归平常心时代

2012年2月17日,陈东升站到了哈佛商学院的讲堂上,面对全球的MBA精英群体,充满激情地分享一个来自东方的民族保险企业的成长故事。

故事的主角,自然是他和泰康人寿。这次讲演的意义在于:泰康成为第一个进入哈佛案例库的中国保险品牌,陈也成为哈佛讲堂上的“中国保险第一人”。

陈东升是典型的学者型企业家,博学强记,阅读量惊人,对身边的大小事都会深入思考,常常做出理论化的表达。陈东升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看《参考消息》,高中时期大量地阅读了诸如《盐铁论》、《中国哲学史》等对高中生而言内容深奥的著作。在武汉大学求学时,他是多学科讨论会的副主席。最近几年,他系统地研究了美国商业史,对照美国能够把中国看得更加清楚。

他认为美国这15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三波清晰的浪潮: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诞生了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这样的工业巨头;二战后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浪潮中,诞生了麦当劳[微博]、可口可乐、迪斯尼等一大批伟大的企业;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计算机、互联网,带来的数据革命浪潮,出现了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而中国的情况是,“工业时代、消费时代、数字时代在同一个时点上交会了”。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高峰期,服务业的启蒙期。”陈东升说。他认为中国还有10年左右的次高增长期(增长率8%左右),而支撑这个次高增长期的,正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时代的来临。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消费的动力和活力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正在释放的消费潜力,从泰康的保费可略见一斑——2006年泰康人寿保费为400亿元,2011年已达到820亿元。按照陈东升的规划,未来5年,泰康人寿将启动“1511”工程,目标达到资产1万亿元,净资产500亿元,利润10亿元,客户数量1亿个。

已经创业17年的泰康人寿,是陈东升寄予最大期望的公司。面对正在来临的消费时代,陈东升和泰康人寿也在积极地做准备。泰康在价值和内涵经营上的转向,源于陈东升对服务业本质的认识。“所谓的服务业,就是中产阶级崛起之后,把家庭服务外包。”陈东升说,比较高端的三包是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比较低端的三包是买车、买房、买保险的中介服务。“在泰康,一个经纪人只要拥有300个客户,便可终身丰衣足食。”

当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步入消费时代时,“这个领域最有可能成就一些巨型公司。”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中国的工业和金融行业是用国家的方式完成积累,基本是国企主导;在互联网行业,基本是民营企业主导。“未来的消费时代也一定是属于民营企业的。”陈东升举例说,娃哈哈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这要看创始人是否有这么深远的认识”。

上市或许是泰康人寿下一步考虑的问题。有趣的是,这些在消费时代有可能大放异彩的公司,包括泰康、万达、娃哈哈等,都是身形巨大、市值千亿元的未上市公司。

“年轻时候我总是很着急,恨不得一天做十件事,第二天就成功。”陈东升说,“后来我说一年只做一件事,后来我又说三年只做一件事,现在我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的理想就是(泰康)成为中国人生活一部分,10个人中就有1个是我的客户。做到这点就算得上是伟大的公司。”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