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站台中国空间以《相对论》为“丛林II ——弥漫的形态”计划开端并延用丛林展的生成机制由艺术家相互认同和相互推介共同参与而生成的,项目启动时间3月9号开始为期一年。相信外界很多人疑惑此项目为何要实施这么长时间,那么又怎样计划和实施呢?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项目,99艺术网采访到站台中国艺术总监孙宁。
站台中国总监孙宁告诉我们,这是站台中国继2010年丛林春季项目的延续,也是2013年的整体年度计划,其中由很多小的计划、项目组成。
现如今,近十年来艺术系统的膨胀和过剩,它已处于一种严重的积食状态。我们已经越来越撑,即使是盛宴在眼前,也没有强烈的欲求。以往常规的展览或绝对化的时空展览已成了过剩的食物,无效而让人厌倦。
尝试空间运转形态的 新的可能性
正因如此,孙宁认为,站台中国应该在这一年里更好的沉淀、消化,并利用一年的时间用一些非常规的项目方式尝试空间运转形态的新的可能性,在生成机制上希望采取一种有效和积极的方式,从而可能引出艺术生产、艺术空间和艺术系统的新的可能。这些项目不像常规的展览是从一个特定的时间开始,再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结束,全部撤掉,再新的开始布展,而是像丛林一样,这个丛林可能在同一个时间,都在生长,所以我们启动的这个项目称为“相对论”,强调艺术不再孤立地存在,艺术的态式或艺术的生成更客观地是在相对化的场域或框架中相互依存。他者的存在变得不可忽视,在相互介入和多系统互融中构成新的生长可能。
“丛林II ——弥漫的形态”用以形容年度项目的形态和时空质感。它去绝对化时空,它不再是一个孤立地固定地绝对化的时间和空间展览形态,是以点状式、阶段式、弥漫式的形态展开多个项目的观摩、讨论、互动的交流和创作的沙龙化体制为特征,多条线索交融复合成弥漫的形态构成不同的艺术项目群整合的系统计划,它的特征可能更内向化。
比如“开始 —— 王音独立项目”是站台中国年度计划中的首个个人项目,它分为现场展示和项目座谈两部分。现场展示部分将展出王音的布面油画作品《无题》,项目座谈将对该项目和艺术家王音的艺术创作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王音对中国当代艺术落地性的思考契合丛林计划的初衷,我们尝试将这个项目作为对艺术家王音近期工作的一次总结,以座谈的方式对其做个案的探讨和研究并为绘画本身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
孙宁强调,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并不是把这个展厅撤掉,然后展出他的作品,而是在整个项目展览当中,还会发生的另外的项目。不是强调独一性,把其他的都撤掉,而是强调项目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对话,这件新的项目和展览,空间等等其他已存在的项目和作品有对话关系,同时可能互相排斥又互相交融。
打乱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正如当下展览多数都重视最后的呈现效果,而我们却有不同,我们的目的是在今年中实施多个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形成一种交流,而这个过程正是我们所看重的。比如前段时间实施的“We Petty Bourgeois:赵刚部分”,这个项目将分为几个部分按次序进行,本次将展出艺术家赵刚的一些作品并于同期举办项目座谈。项目座谈将延续站台中国强调艺术家主体性和主体话语的一贯方式,对赵刚和他的个人经验展开探讨并力图提供一个便于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赵刚经历了红色中国的疯狂探索时期并在国外求学及生活的经历中受到影响,他的个人经历和他所感受到的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使他的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赵刚的个人经验具有非典型的独立特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为艺术家赵刚和他的艺术提供一个更加独特的参考视角。
在整个年度计划中,其实也是关注这些独立项目的一个延续和生长的过程,这里边没有固定的展位,也没有固定的展览的开始和结束,随时会发生一个新的项目。
打乱所谓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孙宁还谈到这些项目不单纯只是发生在他们自己的空间,今年还会做一些在外围的的项目,比如站台中国4月底会在柏林有一些商业展的项目,在瑞士、巴塞尔,都会实施的些项目,会跟当地发生一定的关系,也会有一些展览,但它不再去强调一个展览的概念,而是打破时间、空间,这些发生的事情都会囊括在“丛林”这个大的概念里边。
【相关阅读】
【编辑:李杨雷】
编辑:李杨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