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绿底白梅》亮相嘉德春拍二十世纪早期油画家专场
0条评论 2013-04-25 16:19: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其中,常玉作品《绿底白梅》分外瞩目。《绿底白梅》创作于1950至1960年代,流传有序,曾收入在国巨基金会、大未来画廊,国立历史博物馆等出版的重要常玉画集中,同时在1965年展览于巴黎的勒维别墅。

作品中绿色底的运用、枝叶的穿插、留白观念,无一不是反映出他的母国文化背景。用色大胆奔放,以大片绿色涂绘背景,黑色交错缠绕的梅树枝干尤见传统绘画功底,再点缀以数朵白色小梅,意趣天成。美学家蒋勋认为,由于常玉对生命本身的认真,使得他的绘画具有一种纯粹性,他的花卉尤其让人有古云“此生如花”的联想。

常玉是一位难得的现代主义者,他将中国美学的含蓄内敛与西方美学的夸张外放成功糅合在一起, 堪称近现代绘画艺术上超现实主义的典范。其孤寂绝美的独特风格,二十世纪中国画家中少有人能与其媲美。花卉题材在常玉一生创作中占有最大的比重,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画家的用色更加大胆,花卉枝叶更加斑斓繁华。此作为常玉重要花卉题材作品之一,有望再创佳绩。

李超士是最早将粉画引入我国的先驱者之一,且毕生致力于粉画的创作与教学,对这一画种的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菊花》创作于1960年,为李超士最为擅长的粉画作品。整幅作品用笔繁简得当,线条流畅洗练,色彩艳丽谐调,并充分运用有色粉画纸的底色特点,发挥粉画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花茎叶的线条描绘和构图章法,可以看出其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同为粉彩作品的《小社员》创作于1964年,描绘一名戴着草帽身着汗衫面带笑意的青年小社员。画家采用粉彩的特性在塑造和晕染方面有独到之处,把小社员的脸部表情和肌肤特征刻画地细腻丰富。与之前《菊花》这幅作品所不同的是,前者利用略带荧光效果甚至闪闪发亮的粉彩颜料表达出强烈质感,而后者则表现出粉彩另一种“糯”与柔和之韵。

此外,李铁夫的《孙中山像》、刘海粟《圣扬乔尔夫飞瀑》、《栗树林》,关良《故宫》、谭华牧《红瓦风景》,许幸之《旅顺街景》,周碧初三件作品《 印尼风景》 、《华人回教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方君璧《禅者初心》,孙宗慰《自画像》,李宗津《北海公园》均值得期待。

据悉,中国嘉德2013春拍将奉上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近现代工艺美术、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门类共42个专场,3900余件拍品。将于5月7日至9日预展,5月10日至14日拍卖,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而中国嘉德2013邮品钱币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14日至16日预展,17日至18日拍卖,共有近3000项拍品于北京国际饭店亮相。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