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连环画收藏七大策略 地方版最具收藏价值
0条评论 2013-05-02 09:39:01 来源:爱丽收藏 

揭秘连环画收藏七大策略 地方版最具收藏价值

连环画画册

连环画出版素有“五大出版社”之称,分别是:上海人美、人民美术、河北人美、辽宁美术和天津美术。这“五大出版社”地处文化氛围浓厚的大中城市,依靠其人才和发行渠道的优势,在连环画出版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五大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以题材丰富、绘画精美、影响广泛在连环画中占有主流地位。

然而随着连藏活动的深入,地方版连环画(除五大出版社之外其他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越来越多连友的关注。尤其最近三年以来,各地出版的罕见版本、套书甚至比五大出版社的同类连册更受欢迎。笔者认识不少浙江、江西、广东、江苏、贵州、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连友都以集全当地出版的连环画作为专题收藏的方向。

地方版连环画何以渐渐走出深闺受到连友欢迎?地方版的特色在哪里呢?

首先连环画作为过去的一种通俗读物,是对一段过去生活方式的反映。连藏作为对历史的一种整理和研究,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里进行。绘画作为连环画最直接的欣赏价值之一,却不是连藏唯一的价值所在。连环画的版本、地方题材反映出的地方风情等,亦是连藏研究的重要方向。“五大出版社”集合了众多连环画的精华,但只有结合各地出版的连环画才是整个连环画历史的全貌。

而且,有些地方特色的题材其实也是全国各地连友所喜爱的。比如江西出版的三册戏曲题材连环画《还魂记》(即《牡丹亭》)、《紫钗记》和《南瓜记》,《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受到各地出版社青睐(包括五大出版社)有多种版本问世,但其他两个戏剧则只有江西绘画出版,因为当地往往更注重本地文化题材的深入挖掘,对收藏同类型题材连环画是重要的补充。类似的还有福建出版的地方戏曲和江西、江苏、广东出版的革命斗争故事等,都是结合当地特色而又深受连友喜爱的题材。对于一些广大连友喜爱的优秀题材,五大出版社也不时有所遗漏。比如江西出版的老版西游记故事《金斗洞》是老版中仅见的一册金兜洞故事,绘画非常精美,要想收集一套完整的老版《西游记》必不可少。而绘画版样板戏《杜鹃山》和《奇袭白虎团》五大出版社也未见出版,必须由江西版《杜鹃山》和山东版《奇袭白虎团》补充完整。

在绘画方面,诚然,各地连环画的整体绘画水平要逊色于五大出版社,但其优秀作品也不在少数。比如宗静风、宗静草、盛焕文、盛鹤年、丁世弼等一大批绘画名家在各地出版社都有佳作问世。另外有些地方画家虽然没有在五大出版社出书使得在全国影响较小,名气不大,但其绘画水平仍具有较高水平,甚至是当地美术界的翘楚,需要连友在收藏中留意发掘。

地方版连环画还有个突出优势就是印量小,收藏市场"物以稀为贵”是不变的金科玉律。同题材多版本是当下连藏热门的专题收藏方式之一,对于影响广泛的重大题材挖掘各地多种版本,往往五大出版社的容易找到,而各地出版的却是价高难觅踪影。比如《李双双》,要找本上美的略加留意应该可以得到,但要找江西、宁夏、吉林出版的却只能等待缘分了,因为它们的印数都不超过1万册,经过四五十年的消耗留存下来的真是凤毛麟角了。笔者统计江西53年至66年出版的老版连环画约140种,约有100种印数都在2万左右或以下,印数上了10万的则仅有1种(包括多次印刷总量),珍罕性可见一斑。

而且各地连友把当地连环画作为专题收藏也具有地利的优势,对本地连环画及画家更容易了解,书源也比外地连友更为方便,整理研究也更能找到第一手资料。有数据显示,自民国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出版连环画约四万余种,现如今以个人之力要想完整还原其原貌几乎不可能,若各地连友可以对当地出版的连环画进行系统收藏整理,则连环画的整个历史原貌将在连友共同努力之下得以展现,亦是连藏一大幸事。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