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胡絜青藏画说
0条评论 2013-05-07 13:58:2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庞佳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1864-1957)
向日葵 134×37.5 cm
立轴 设色纸本
估价: 2,200,000-3,200,000

齐白石(1864-1957) 海棠 133.5×34.5 cm

齐白石(1864-1957) 海棠 133.5×34.5 cm
立轴 设色纸本
估价: 2,000,000-3,000,000

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老舍于1937年11月离开济南,支身南下,投入到抗日洪流中。胡絜青因故滞留在济南,一年后,在济南黄河铁桥通车后返回沦陷的北平,住在娘家,隐名埋姓,靠在北平师大附中教书为生,业余时间为齐白石的四子、五子补课,为了答谢胡絜青,齐白石送了她两张小画,一张虾,一张蠏,均为斗方墨色,都很精彩。胡先生将它们装裱在一幅画轴上,一上一下,后来又送上四百元钱获得白石老人六只虾,而且题了上款。

1943年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和十大件行李逃出北平,辗转经过河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五省,长途跋涉,55天后到达重庆,和老舍团聚于四川重庆北碚。在胡絜青动身来渝之前,老舍先生再三叮嘱:什么都可丢,画绝不能丢!当他看到《白石翁雏鸡出笼图》、《虾蠏图》以及《六虾》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将这三幅画轮流张挂在自己的斗室中,朝夕相对,给贫病交困心情压抑的老舍带来了一些安慰和温暖。

老舍常常向来访者夸耀这三张画,这一“显摆”立刻在重庆引来一片谣言,说胡絜青给老舍由北平带来了“一箱子齐白石”。老舍先生不慌不忙写了一篇文章辟谣,顺带把那些发国难财的贪官和奸商挖苦讽刺了一番,这就是著名的《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他写道 :“我若真有那么一箱子画,我应该先在重庆开一次展览会,我将请徐悲鸿、林风眠、丰子恺诸先生给拟定价格,标价出售。假若平均每张售价一万元吧,我就有五百万的收入。收了款之后,我就赠给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四家)各一百万元,所余的一百万,用以救济贫苦文人,我自己先去申请五千元,好买些药品治疗头昏。可是,叫我上哪里找那箱子画去呢?”

三条半屏

1949 年底老舍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由美国纽约返回故乡北京,1950 年,老舍与齐白石两人才得以相见,当年的4 月1 日,老舍就得到一张齐老人的《枯树寒鸦图》。1951 年起,老舍先生开始频频地造访齐老人,并开始得到书有“老舍先生”或“舍予先生”上款的齐老人画作,但是这些画都不是赠品,而是要按标准付费,但张张都好。

老舍与齐白石的交流并不像一般的你画我藏的关系,老舍曾两度出难题给齐白石,一次他摘了四句苏曼殊的诗句请老人依诗作画,这四句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和“几树寒梅眏雪红”。老人拿到诗句后,微微一笑:“好办,不外乎是春夏秋冬嘛。”很快就交了卷。不过还是碰到了一小点困难。画卷着的芭蕉叶时,一时想不起是右旋,还是左旋,老人请弟子为他再看一看实物。可惜北京天凉不长芭蕉。没办法,老人笑着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 老舍后来在悼念白石老人的文章中写道:“夫子作画永远那么严肃,永远要看真东西,而后独出心裁,设计画稿。” 不过,老人在《几树寒梅眏雪红》里出现了“败笔”,这是老舍的看法。画面是这样的:一枝红梅在上,树干上有厚雪覆盖,下方地上站着一只寒鸦。可惜寒鸦画成了“死鸟”。在交给刘金涛师父装裱之前,老舍把这幅画拿过来,咔嚓一剪子,一剪两半,把“死鸟”随手扔进字纸篓,只留上半部的“几树寒梅眏雪红”,仍不失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只是不能配成“四条屏”,成了“三条半屏”。

老舍先生觉得没有“难”倒齐老人,这回下决心来点难的,找四位诗人的诗句,一人一句,求齐老人作画。其中最难的是:“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老人拿到诗句后,足足蹩了三天,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老舍拿到画之后,眼睛一亮,大呼:绝妙!绝妙!这几张画成了齐白石晚年的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印成了邮票,传遍全世界,成了他的压轴绝品。在《凄迷灯火更宜秋》上,齐白石写了这样的题跋:“老舍先生爱此情调冷隽之作,倩白石画,亦喜为之,辛卯白石九十一岁矣同客京华。” 所以,不能把齐白石这批画简单地看成老舍单方面的收藏品,它展示的是艺术家们思想交流的过程。

白石老人去世之后,老舍参加了他的全部悼唁活动,写了悼念文章,出席了他的遗作展,表达了他对老人的敬佩和由衷的沉痛。在以后的10 年里,他陆续收藏了不少齐白石在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或者有阶段转折性的标志性作品,如《万竹山居》和《雨后云烟》这两幅山水。此次义卖中的多数作品,当属于此类,如《葫芦》、《向日葵》、《老鹰》等等。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