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君道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征集到海外回归仇英《郭子仪拜寿图》此画长5.4米,宽1.73米,总共84平尺左右,场面极为宏大壮观!
介绍:
该画为绢本,工笔重彩,绘郭子仪拜寿图,其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在明人绘画作品中极为罕见,画中山林台观,庭院房舍,人物鞍马,山石花草,飞禽走兽,繁复精湛,特别是人物线条流畅,神采生动逼真,该作品虽未见前款,但无论从丝绢材料,颜料,风格,人物场景布局都符合明代绘画特征,与仇英风格一致。此作品为海外回流藏品,由纽约David Wang 先生珍藏。保存完好。
仇英,(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郭子仪拜寿》:典故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在唐平安史之乱、退吐蕃侵扰征战中劳苦功高。郭子仪一身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佩服。他一身心系国家安危,领兵征战二十余载,为巩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民众爱戴。
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诞,七子八婿个个为官,前来为爹娘庆寿。惟六媳李君蕊自恃乃当今公主,不来拜寿。六子郭暖回宫斥妻,怒打公主一巴掌。公主大恼而告唐皇。唐皇贤明,为教训女儿,与皇后默契,假意要斩驸马,令公主惊恐万状,后悔莫及。郭子仪闻报惶恐之急,绑子上殿请罪。唐皇为抚慰良臣,非但不降罪郭暖,反为其加冠三级,把郭子仪感动得涕泪双垂。由于此举父教有方,使小夫妻重归于好,并携手同往汾阳府拜寿赔礼,郭家合府欢腾。此即为中国经典名剧“醉打金枝”的由来。
在鱼跳傅氏墓葬上雕刻的这幅《郭子仪拜寿》图位于牌楼中部。图中,郭子仪夫妇端坐正中,七子八婿身着官袍,跪拜堂前,为双老庆寿。此图意喻为国立功,受民爱戴,和德行德能、子孝父荣的祥和大家景象。
市场分析
从中国的古董商参与国际拍卖和艺术品交易开始,很多古代书画作品也继而流传到了国外。西方一直有重视古代书画的传统,国外的机构对古代书画的关注度一直很高。佳士得开始做中国古代书画板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另外,苏富比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尤伦斯的古代书画作品也频频亮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代书画季拍部总经理罗汉松认为,真正的文明是不分国界的。中国古代书画本身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凝结,有最独特的民族性,也具有最广泛的世界性。
总体来讲,古代书画的全球交易中心已经转移到内地,很多重要的古代书画作品都在内地成交天价。
两极分化见端倪
收藏家总是选择按照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收藏作品,然后慢慢过渡。就收藏而言,真正的收藏家基本上都是遵循“当代-近现代-古代”的脉络进行。而古代书画目前处于金字塔尖。
作为稀缺资源,传统的收藏家依然在购买古代书画,尤其是在市场调整阶段,他们更愿意将重点放在古代书画板块。虽然这两年藏家的惜售心理比较重,很多重量级的精品不愿意释放出来,但是一旦释放出来,就会引起各方争相追捧。
估计未来的古代书画市场两极化发展会更明显,大家名家的好作品以及小名家的真迹价格会越来越高,而相对较差的作品会逐渐被淘汰。任何收藏都取决于资源的多寡。尽管市场在某个阶段会有调整,但随着古代书画资源越来越匮乏,其市场行情是持续向上的。就古代书画整体而言,其市场价格高低与年代远近成正比,年代越久的作品,尤其是大家名家的作品,市场价格会更高。资源、存世量越少,就越有可能成为潜力股。仇英、渐江作品的存世量都极少,如果有一件流传有序的作品出来,基本就等同于创造市场成交纪录。
现阶段,古代书画的单个作品价格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成交价。整个市场成交额的下滑一方面是整体上拍数量、精品的减少,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近现代书画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下滑带动的。目前来说,古代书画市场的价格还是比较坚挺的。从长期看处于一个上涨的通道当中,其定价受未来供求关系的影响。
全方位培育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拍卖行加入到古代书画的大军,拍品的征集难度可想而知。罗汉松认为,拍卖公司应该在实践中取得相对广泛的共识,即每个公司应该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共同培育这个市场。
作品在藏家手里,做好运营,使其更加规范化,专业性,有品牌号召力,对于每个拍卖行来说都至关重要。谢晓冬告诉新金融记者,北京匡时会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比如广泛而深入的拜访,强化学术研究力量。征集到精品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其价值;另外,完善整个品牌的传播力度,把最新研究成果展现给藏家;完善公司的管理、财务和客服,从开始征集作品就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争取在市场上更好地占据主动。
北京匡时在古代书画领域的挖掘探索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和美术史结合推出的四王吴恽专场、扬州八怪专场、吴门画派专场。谢晓冬告诉新金融记者,匡时会根据每一季作品的征集情况,结合美术史进行整合。此后,通过专业性的思考推出了具有学术含量的明遗民绘画作品专场。“遗民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历史的概念。在美术史上并没有遗民画家的概念,我们通过社会史、学术史的角度整合这些画派的代表人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再者,结合艺术史和收藏史,匡时把近些年比较关注的明末清初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做了一个梳理,推出了晚明五大书家作品专场。“从晚明五大书家书风创作的规律特点、影响力,现代人对其接受程度等做了一个概括,专场拍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如今,匡时走入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设计当中。抛开古代书画板块,实际上从去年过云楼藏书古籍善本拍卖,到下半年梁启超档案拍卖的成功,匡时对于专场的运作思路已经开始从美术史概念、学术概念,向文化概念演进,更加重视拍品背后蕴含的综合性文化价值。“从常规的著录出版、收藏的流传有序,以及绘画艺术风格的书写,进而扩展到艺术家当时的创作背景,创作人的审美与时代的关联,从而给藏家提供全方位的审鉴模式。”谢晓冬说。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