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蓝顶艺术在成都萌芽。如今,十年过去,蓝顶已成成都乃至中国西南规模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是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个不可绕过的词语,在世界上也颇具知名度。十年,蓝顶成功打造了一个关于当代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传奇。
从成都市区出城,往东南方向驱车半个小时,在经过一片农田之后,就到了三圣乡五朵金花之一“荷塘月色”的新蓝顶艺术中心。
2003 年8月,周春芽、郭伟、赵能智、杨冕四位艺术家在成都机场路旁租用了一些闲置厂房作为创作基地,因为厂房是铁皮蓝顶而命名为“蓝顶”。
2007年,在成都市政府的牵头下,蓝顶艺术中心逐渐迁往如今的地址。蓝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一百余位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分量的人物聚集于此,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西南规模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
近10年来,蓝顶,见证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繁荣,是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个不可绕过的词语,在世界上也颇具知名度。
老蓝顶:见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2003年之前,成都的艺术家们从来不曾这样大规模地聚居过。
2003年8月,周春芽、郭伟、赵能智、杨冕4位艺术家,将成都机场路旁太平寺机场侧的一排闲置厂房租下来,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因该厂房是以蓝色铁皮为顶,所以命名“蓝顶”。由于4位艺术家的进入,使这里迅速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的当代艺术的一大看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从最初4位艺术家入住的A区,到后来不断衍生出的B区、C区、D区、E区……罗发辉、舒昊、何多苓、吉磊、阿龙、屠洪涛等艺术家入住……过去,艺术家散居;现在,艺术家群聚。蓝顶,也因此成为成都的首个艺术生态聚集地,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大艺术群体聚居区。同时,它带动了其它艺术区的陆续出现。
蓝顶艺术家们的“集体力量”逐渐显露出来:2004年,深圳美术馆举办了以蓝顶为主题的“居住在成都”邀请展;2005年,法国第一届蒙彼利埃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特别邀请了蓝顶的多位艺术家参展,为之专设“成都馆”……蓝顶,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个关键词。
新蓝顶:成都当代文化的新地标
然而,老蓝顶始终摆脱不了家具厂的污染和干扰,使这里的艺术家们常常无法专心于创作。周春芽清楚地记得,那里有很多家具厂,不仅噪音大,喷漆时有毒气体还会飘出来。
在锦江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春芽、何多苓、赵能智、郭伟、郭晋等14位艺术家自筹不菲的资金,东迁至荷塘月色景区修建工作室,于2009年1月12日落成,命名为“蓝顶艺术中心二号坡地”。
据周春芽介绍,当时是锦江区主动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他说:“我们从法国回到成都,他们直接来机场接我们去商谈!”殊不知,在周春芽的心里,真正的蓝顶就应该在荷塘边、月色里。
“蓝顶二号坡地”整个坡地为环形结构,15座现代风格的独栋建筑围绕在椭圆形草坪周围,前面正对的是百亩荷塘,白鹭飞行其间,其他三面被原野环抱。在这片坡地上修建的建筑物,除画家每人一个工作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栋展示和接待空间。
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已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个文化艺术交流机构、基金会、美术馆、画廊、艺术家、收藏家的参访,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苏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的政府考察团也将这里作为考察借鉴成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点。蓝顶,已成为成都文化发展的新地标。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