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美术展览的关注度开始超越原有的“小圈子” ,受到方方面面的追捧,这点在展览会尤其是美术家“个展”的开幕式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管是学经济的,还是搞金融的,或是司法、行政系统的,都喜欢在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上露个脸。真诚喜爱艺术的有之,为了朋友交情的有之,想来了解下行情、感受下氛围的亦有之。对于圈里人而言,因为受到多方关注,贵宾云集自然荣幸之至、欢欣鼓舞,但除此之外,主办方也不可避免地会为太多的迎来送往、寒暄应酬感到劳神费心。这个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花了太多心思在开幕式的热闹上,还有多少心思关心创作和展览作品的质量呢?
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央提倡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大背景下,展览会开幕式的“热闹”程度也正在降温。中国美术馆作为美术展览的最佳承办地,无疑是管窥中国美术展览模式的不二选择。据笔者观察,之前,办展方常常为中国美术馆一层中厅面积不大,只能摆放两排嘉宾座位而犯愁。如今,画展海报背板前不再摆放座椅,无论嘉宾身份多么重要,同样坐在台下。其实,对于嘉宾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必再正襟危坐,正可以自由放松。对办展者、参观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展览本身上去。
其实,对于一个相对个人化、比较安静的艺术门类来说,美术展览会的开幕无论多么盛大,从事这个艺术门类的工作者也明白,展览会最终靠的还是作品说话。只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发展,物质生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更多领域的人开始关注美术,乐于参加各种展览会,这原本不是坏事。只是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人有些“用力过猛” ,本末倒置地去关注开幕式的规模规格,把美术展览会开幕的隆重盛大,当成判定一个展览成功的重要标准。圈里圈外也不自觉地把关注点转移到出席者身上,似乎来的人多,嘉宾显贵,展览就会升格,作品身价就会看涨。这样的办展意识以及在此意识支配下的开幕嘉宾“攀比” ,其实已经成为另一种形式上的铺张。好在,随着反对铺张浪费的深入,展览会开始回归理性。开幕式也越来越倡导简约。倒不是不欢迎嘉宾前来观展,只是不再特意去组织和显示所谓的“贵宾云集” ,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是更高的从容与自信。
总之,无论开幕式如何热热闹闹,展览第二天要是冷冷清清,这个展览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反之,简单的开幕式,主办方真诚质朴的开幕词,以及开幕后展期中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展览结束后还会得到圈里人的反复提及与讨论,这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展览会,也才能体现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如果这样的展览会多起来,无论对圈里圈外而言,美术才是真正地热闹了起来,也才是堂堂正正地健康繁荣发展起来了。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