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拍】纯情岁月——王沂东、王怀庆、艾轩的“异国之恋”
0条评论 2013-05-15 16:21:3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艾轩 北美记忆—宝兰色的河


艾轩 北美记忆—宝兰色的河

油彩画布 45×45cm

1987年

在美国期间,艾轩同样受到美国各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艺术新闻》称为是“一颗上升的星”。事实上,访美时期的艾轩已经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感悟空灵。在此后二十余年中,艾轩把感悟空灵寄托于借景抒怀,成为他作品中最重要的特征。他的作品就像一首凄凉委婉的抒情诗,不存在歌颂的意味,却总能呈现出诗意般的空灵,抑或扬抑,抑或深沉,即使身处美国优越的物质环境,艾轩仍无法割舍东方文化的乡土情结。《北美记忆:宝蓝色的河》是艾轩80年代留美期间的油画作品,画面中央一条宝蓝色的河流静静流淌,仿若艾轩于北美深秋的记忆之河缓缓开启。虽然描绘的是大洋彼岸的异域之景,但仍能感受到艾轩中国文人式的天真幽淡与深远宁静,这种冲淡平远的诗性气质早在艾轩的西藏题材绘画中已显露端倪,而北美乡间的人迹之荒凉与色彩之艳丽,让艾轩最大限度地敞开心扉,于孤独之境借景抒怀,诉说神秘抒情的内心向往。作品以桥上视角俯望蓝色河流与两岸枯荣秋色,强烈的色彩对比及远方淡紫色的孤寂天空昭示了艾轩对异域风情的迷恋与陶醉。可以看到,景致间的色调变化,物象质地的微妙肌理都经过细心推敲,让人唏嘘艾轩在感性宣泄下的理性秩序依然把握得严谨到位,恰到好处。

王怀庆 秋叶哲思

王怀庆 秋叶哲思

油彩画布 55×39cm

1988年

作为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先锋人物,王怀庆在美国受到的关注程度丝毫不逊于前两者,就学院的师承而言,王怀庆不但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且在1970年代受业于第二代的油画家吴冠中先生,因此无论在技法的观念上,或是在精神的启蒙上,都颇受吴氏熏陶。王怀庆说他80年代去美国时,正是带着老师吴冠中的两句话上的飞机,“只有中国的巨人才能同外国的巨人较量”,“中国的巨人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谨记着老师的教诲,王怀庆在美国各地参观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为的是了解西方的同时代人在做什么。但他并没有像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那样大口大口地吸收西方艺术与理论而使自己的作品“前卫”起来,反而将美国之行的成就与中国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在这当中,对于流行于美国本土的乡土写实风的尝试,自然成为王怀庆留美时期一段无法绕过的重要实践。《秋叶哲思》创作于1988年,体现的正是王怀庆转型抽象绘画前的具象风格,他在画中运用了较多鲜亮的色彩来凸显秋日的主题,并以平涂概括的笔触来表现莽原在微风中起伏的动感,中景处挂满枝头的灿黄色叶片,好似秋日里饱含情思的诗句,又如疏密有致却又脆弱敏感的大脑细胞神经元,象征艺术家的思想之树盛开的朵朵繁花,传递出一种奇异梦幻的美感。作品的空间透气感十足,层次过渡圆滑自然,虽则表现的是静态的风景,却蕴藏着一种遒劲而有生机的律动感。可以说,《秋叶哲思》对于理解王怀庆之后现代风格的作品,亦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在此之后他从自然主义的表达转向了情志的表现,画风虽然日益简练,形式处理也愈加强调符号观念和视觉造型,然而其绘画创作中始终秉持的难能可贵的精纯与自由,或许正是留美时期那段纯情的乡土写实记忆所播下的种子。

【编辑:谈玉梅】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