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个展《狂想的永恒》在宋庄树美术馆隆重开幕
0条评论 2013-05-17 23:47:3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刘慧玲

 

魏野《公司制度下的批判》

魏野《公司制度下的批判》

杨卫:魏野的作品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魏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而这种正面积极的心态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乐观的精神。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杨卫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说:“在二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中国变化最大的二十多年,在这样一个空前的剧变当中魏野保持了一种持续性的、良好的创作状态,作品语言也是在不断地往前推进,一点点成熟。如果说早期的作品受了波普艺术的很多影响,后期魏野的作品就越来越淡定,越来越具有绘画性,越来越回归于艺术本质的东西。这是魏野的艺术的语言特征。还有一点就是魏野的乐观精神,在他作品当中我们无处不看到幽默感,一种很轻松的,很释怀的感觉,我们知道当代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其实是很压抑的,很沉重的,魏野的作品就在不断地释怀,不断地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困境当中解放出来,这也是魏野作品的一个特征,我觉得魏野的这两点,一个是他的生命力、创造力,还有一个是他的乐观精神,这种幽默感,这应该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借鉴、学习的地方。”

魏野《众生相》

魏野《众生相》

杨卫谈到魏野作品里的幽默并不是调侃:“魏野的作品并不调侃,他跟我们同代人也是圆明园画家的方力钧、岳敏君他们不太一样,如果说方力钧他们主要是通过调侃自嘲的方式解构了一种政治社会的压力,魏野的作品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一些细节的关照,他更多关注的是日常生活里一些细节的东西。另外他牵动了我们的一些记忆,我们这代人,比如对向日葵,对这些符号还是有一种很强的深刻的记忆,魏野的作品也借用了这样一些符号,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就是拉链不断地翻开、打开,这些符号的内部结构,这种拉链打开的过程就象征了一种私秘化,很个人化的情绪,这一点是跟我前面说到的岳敏君、方力钧等是不太一样的,岳敏君、方力钧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公共性语言,描述的是一个当时在中国政治社会的压力下人的一种释放,人的一种疏远,一种逃离甚至一种调侃这样的情绪,魏野更多是对这种日常生活细节的一种趣味性的转换,这一点不太一样。如果说从趣味上来说,我觉得魏野的心态更接近于年轻人,就更接近于80后甚至90后的一种状态,尽管他是一个60后,一个有过这么多经历的一个艺术家,但是他的这种创作心态、创作状态,包括他的艺术语言都倾向于80后、90后,这是魏野的一个特征。”

魏野在本次展览中将人类独有的力量——想象力放在了焦点的位置,叩问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和对自然的征伐中如何保持自身的本性和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指物质的富饶,还指心灵的鲜活度,他期待人类“永恒”的年轻。

据悉,展览持续到2013年6月2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