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80后艺术家挑起本土艺术大梁
0条评论 2013-05-17 11:19:59 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作者:梁瑛

《安全生活》

图为展出的张凯琴作品《安全生活》

作为深圳美术馆2013年最重要的本土艺术展之一,“相聚热土——2013深圳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将于5月16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青年评论家游江策划,在深圳本土青年艺术作品展览中,可谓规模空前,所邀的60余位青年艺术家均来自于深圳本土的各个领域,展出作品近百件。

更加多元的本土艺术

“相聚热土”是深圳美术馆近年来推出的重要本土艺术展品牌,首届“相聚热土”展曾于2009年在深圳美术馆展出,首次较大规模的呈现了深圳本土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实力和成果,引起了极大反响。时隔3年,深圳美术馆再次举办“相聚热土”,继续以“本土、创新、个性”为主题,展示深圳本土青年艺术家原创艺术的风貌。

游江告诉记者,本次展览与首届展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展人群扩大了,“首届展览举办的时候,我对于‘本土’这个概念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什么样的艺术家算是深圳本土艺术家呢?很多人在深圳来来去去,他们的艺术也很难说有什么深圳元素。”正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游江在第一届“相聚热土”展览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大多是从深圳的美术机构中挑选,因为他们是相对固定的深圳艺术家。但是这一次,游江的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认识到‘本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概念,来了又走了,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在这个时间点,相聚在这片土地上,就可以成为本土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这一次,游江选择艺术家的范围要广得多,参展艺术家有的来自美术机构,有的是体制外自由艺术家,有的是外地来深创业的,有的在深圳土生土长,现在还在外地读书。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使得此次展览更加丰富。他们中有70后、90后,但更多的是80后的艺术中坚力量。看了这次展览,观众会发现,曾经稚嫩的80后艺术家,尽管还稍显青涩,但已经挑起了深圳青年艺术的大梁。

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

通过前后两届作品的对比,也可以看到这一代青年艺术家共同的创作特色。游江表示,与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审美趣味、强调对现实的超越、强调作品的精英性不同,这批本土青年艺术家,他们更重视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干预功能和批判功能,更强调与现实生活保持零距离和作品在交流上的大众性、互动性。在艺术形式上,他们采用新的观念改造传统媒材,更多地采用了新的表达方式,如直接采取影像、装置、行为等手法参与艺术表现,并援用了流行文化和公共图像,使之成为特殊的创作手段;在表现的观念与内容上,他们则更多的是在关注个体周围的现实,艺术化的揭示问题,并表达出个体的经验和感受。

作为在深圳长大的新生代艺术家,谢文蒂展示的是一组玻璃作品,白色的玻璃被艺术家赋予了云絮一样洁白轻盈的感觉,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她在英国留学时的感受,“我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窗外飘过一个塑料袋,我觉得很像自己漂泊异国的感受,所以创作了这件作品。”黄冬萍的《巴登村》也是特别有本土气息的一件作品,艺术家用插画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土生土长的这片村落的感情。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