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城”——艺术与时尚的跨界
0条评论 2013-05-18 11:01: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吕婧

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城市即人。

关于城市

城市是一个允许个体生长游离窜动休息消亡的巢穴,其组成体太复杂与庞大,但也可简单归纳为:那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固定与流动的,客观与主观的……其实都是一个城市呈现出的对立面,这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一个人好与坏,爱与憎、情感与理智、身体与精神,与他/她的城市无法分离。一个人的过往、当下与未来,都脱不下一个城市的赋予的线索与方向,城市内微观总和便是组成一个人生命轨迹的重要部分。

关于一个人,和某一个城市,某一些城市

这是一个生命体与个体意识流动的时代,通过各种方式,输出的与吸纳的都开始变得多元。一个人会因为自身于时空中的转换与跨越而丰富起来,自我的一种认知与观看的方式也会随时形成和改变,这些方式正是城市对于个人的不可见也不可言语的影响与塑造。经历的城市与风景越多,自然便会有喜好倾向,因此一个人可能愿意在某个陌生城市更多地停留甚至寻找永久的安稳,这与面对自己的家乡的情感是不同的,在与出生地保持一种无法摆脱的如父母般感情的同时,另一个城市的语言、文化、空间、空气与温度,又无法摆脱地浸入血液中。眷恋又想离开,迷恋又保持着距离,这是一种微妙的情感与感受。

关于“ 热城” ,关于身份与个体化,关于“ 跨界” 的讨论

“热城” 这一话题,开始于对六月成都全球财富论坛的闲聊。年初的北京零下几度,和徐宁、孙国胜在时尚廊的餐厅里点了清淡的面条,孙国胜向服务员要了一小蝶辣椒酱。在北方寒冷冬季的温暖室内,大家预测着六月成都的炎热和沸腾,和空前的“国际范” 。

大家在讨论“ 财富” 的时候,其实我们还可以讨论和享受艺术和时尚,这是我们共同的表达与指向。于是余下的几个月,我们一起邀请了九位生活与工作在全国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围绕“ 热城” 来创作。这九位年轻人的身份可以用“ 艺术家”一词来笼统概括,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很多名词因为认知的发展、探索与怀疑精神,已经开始有更自由的理解方式,以个人的角度与方法去解读,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结果,我们更多希望的是开放和差异性的讨论,不求统一定义,只求个性化的阐释与呈现,并以个性化的方式去解读与对话。

我们请每一个艺术家选择一个城市书写一段简短的文字,这座城市与他/ 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无论对其熟悉或陌生,置于其中亦或与之远离,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其人生与记忆中的一部分,在某一个点上对其有可控或不可控的影响。 刘昊威先生(参展艺术家之一)文字里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重视记忆的意义,城市才会有未来。”

通过“热城”,我们再次把“艺术”与“时尚” 放置在一起进行“ 跨界”讨论。艺术与时尚,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融合,它们本身就相互属于,以一种暧昧的方式持有各自的属性与本质同时也容易轻易介入渗透进另一方中。“ 跨界”仅仅是流行文化范畴中的定义,其实艺术与时尚并置,可以是一种对艺术和时尚接收与理解的态度。

最后,允许我引用ChristopherMorley ( 克利斯多弗· 莫利) 在其小说《忧伤开始之地》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文字:“所有的城市都是疯狂的,但这疯狂是华丽的;所有的城市都是美丽的,但这美丽是严酷的。”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