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洪磊新书签售会
2013年5月18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姜姝)洪磊新书《墟之居——儒生庭园的诞生》在南京的人文地标先锋书店进行签售。在艺术家郭海平主持下,艺术家洪磊、出版人老愚与到场观众一起分享文学与艺术感悟。
作为先锋艺术家的洪磊,其摄影及绘画作品早已为人熟知。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知名艺术家的光环之下,洪磊也是一位写作者。
洪磊的写作生涯其实早开始于其观念摄影声名大噪之前,如他坦言:自己喜欢文学甚于艺术。年轻的洪磊曾迷恋过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隽永的文风,有过许多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他的散文《老楼》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被收入老愚选编的《上升——当代中国大陆新生代散文选》。
生于江苏常州的洪磊,有着江南文人的颓废,避世,以及对诗意对审美的执着。不论他的绘画、摄影,还是这本新书,都充满了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脉脉回望。这些回望在现代背景下,显得格外悲壮和凄美。
游园、吃茶、笔墨纸砚、字画印、太湖石,洪磊寂寞地把玩这些文人生活及案头物品,并由此轻笔漾开,谈论起儒生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文字中,洪磊轻松随意地运用典故,笔法跳脱而流畅,对儒生文化作了贴切的解读。与其说是文化散文,更像是明清文人的笔记小品。
艺术家韩冬谈起洪磊的写作,认为他对园林的理解是跳出了程式,区别于传统模式以及意识形态的限制。
热爱园林的程竹先生谈起了洪磊《中国风景(苏州园林)》系列给自己所带来的震撼。程先生阐述了古代文人坐隅一室,却渴望纵览名山大川的卧游情怀,并由此促进了园林的产生。程先生也表达了希望当代的文化人能够尽一己之力,用作品用文字发出声音,推动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心愿。
洪磊本人用“不合作”来解释自己的创作态度。不同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态度,洪磊的不合作更多地体现在其对自我对个人风格的坚持。不盲从时下各种流行的思维,不关心所谓主流。
《墟之居——儒生庭园的诞生》的最后一个章节叫做《招魂》。洪磊写道:“我们从这个日渐遥远的昔日庭园还能得到什么呢?我们仅仅可以看到空空荡荡的躯壳,一座失去了魂灵的苍凉院落,还能企图得到什么呢?或许可以在这里,昔日的花园里招魂,去寻回那些久远的梦?当然如今的只剩下了躯壳的花园,也只可作招魂之用了。”
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分崩离析。儒的精神、士的精神,以及与此相连的一整套的精神世界、价值标准都一去不回。写作者洪磊的这本书及其全部的艺术实践,细看来,或许只是一声声低回的、婉转的,却固执不散的“魂兮归来”。
【编辑:张长收】
编辑:张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