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体材
此钟共有12首音乐可以选择,正面银质曲目盘标明了几种时人熟知的音乐体裁,如小步舞、进行曲、加沃特等。最为独特的一点是:此钟的音铃、音锤安置有别于一般18世纪音乐钟,其一组13个音铃的排列和击锤的配合,可以看出当初的作者除了很好的执行了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如小步舞曲的3/4拍等节奏要素)以外,他们在力图达到一种他们并不熟悉的中国式五声音阶,力求表现一种独特的“东方情调”。聆听它奏出的音乐,我们可以有机会感受200年前乔治三世宫廷的小步舞和加沃特,伦敦街头爱尔兰艺人的吉格舞,并且加入到它们和紫禁城、圆明园或者热河行宫风景的奇妙联结当中去。
对于从未踏上中国土地的Norton来说,这样的音乐设置和故宫收藏他的那部1765年音乐钟的粗犷风格一样,源于一种对中国的误读;而这种误读中的情感因素和智性乐趣确是意味深长的。
厄德利·诺顿(EARDLEY NORTON)是18世纪著名的钟表制作大师,其职业生涯为 1760 - 1794年,是英国制表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Eardley Norton大事简记
1762年,诺顿加入了成立于1631年,汇集英国最顶尖制钟大师的英国clockmakers’ company公会。
1765年,创作一部12首音乐的风琴钟,外观带有想象中的清朝王室风格的宝石镶嵌。旋即被英国王室购得,并于1793年作为与中国沟通的国礼献给乾隆皇帝。
1770年,离开clockmakers’ company。在伦敦圣约翰街成立独立工作室。
1771年,以创新的报时系统获得专利。
1781年,由于东印度公司排斥自己体系之外的厂商将货物出口中国,其出口作品开始以俄罗斯及奥斯曼土耳其王室为目标市场。
1792年,完成俄罗斯王室定制的12曲音乐座钟,后送入冬宫,置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起居室;此钟装饰华丽,声音细微柔美。
1793年,英国对中国派出的第一任正式外交使节马嘎尔尼到达北京,将代表英国科技及艺术水平的产品进献乾隆皇帝,其中包括诺顿制作的1765年音乐钟。后此钟曾于中国抗战期间辗转中国南部,并由英国专家Harcourt-Smith编写详尽记录并附照片。后重新藏入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
诺顿的钟表一直为世界各地博物馆所珍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1765年制12曲音乐风琴钟,1793年由英国皇室赠与乾隆帝,1930年代初被编入为转移国宝而作的故宫文物图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792年为俄罗斯皇室定制制12曲音乐钟,置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起居室,现藏于冬宫;
-大英博物馆藏有其航海钟及日历钟各一支;
-1765年为英王乔治三世定制的四盘星象钟,现藏于英国伦敦白金汉宫;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其座钟一支;
-另外,立陶宛钟表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弗吉尼亚博物馆等均有其藏品。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