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李焕民:进藏经历就像是在寻宝
0条评论 2013-05-24 10:44:48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陈伟静

李焕民接受记者采访

李焕民接受99艺术网采访

5月22日下午【红色经典】——李焕民版画艺术展在西南交大美术馆开幕,99艺术网在展览开幕前夕对著名艺术家李焕民进行了采访,李焕民亲切地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说到在西藏的生活时,李老先生的心情总是那么地激动,就仿佛自己这一刻又回到了西藏一般。

一生中的两个“幸运”

李焕民向记者介绍,他1947年考入国立艺专,曾参加学生运动及党的外围组织,到过解放区,后又被分配到华北大学美术系,参加美术工作队,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四川工作,那时很想去西藏,可是西藏还没有解放,当时没有属于国家的组织,所以就先去了西南局,1953年第一次进藏。李老先生表示,这是他的第一个幸运——有机会学习美术。

当时李老先生只有20多岁,在他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参与了西藏地区从奴隶社会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社会变革。有幸见证了奴隶变成自由人的历史时刻。他说这是他很多创作的灵感所在,这是他的第二个幸运——参与这么大的社会变革。

“我想用美来说事”

当初之所以那么想进藏,是因为强烈的政治激情,是一种理想与信念的指引,而且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吸引他入藏的原因之一。然而去了以后,李焕民看到的并不是草原、蓝天,而是压迫和贫困,藏族人民那么地向往自由平等,却仍是处于绝境。他的艺术作品并没有去直接地描写所谓得阶级斗争,而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反映,他的审美追求就是去表现这些藏族人民的朴实。李焕民说:“艺术要说事,也要说美,而我的艺术是想用美来说事”。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因为动了真情而创作得,比如作品《藏族女孩》,描绘的是一个藏族女孩倚着门框向外看,她看到的是一种希望,那种向往,那种腼腆是对社会、对人性、对人的善良本质的认识,通过对象,塑造对时代的情感。再比如《初踏黄金路》描写的是秋收的场景,其实秋收的场景有很多,为什么会选择画这条路呢?李焕民解释道,这是借秋收说人民在解放,描绘的是解放后人们秋收的喜悦,而这条路是人们走向自信、自豪的路。是一种庄严的美,一种时代的仪式感。

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美术就像音乐,为了一个主题,需要提炼,需要旋律,美术作品需要的是一个造型。他认为,艺术创作是需要审美修养的,它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必须要可看、可想、可回味,这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传承。李老先生说“深入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艺术创作也需要艺术的眼光,概括的能力。正因为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艺术家才会将自己所看到的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去表达出来。他希望有才能、有志向的画家能够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感受。

作为艺术家,艰难也是一种享受

李焕民还介绍到自己当初单枪匹马地去西藏,是一件很困难,很艰辛的事情,但作为艺术家,艰难也是一种享受。如果他当时进藏的时候不能融入藏族生活,就不会从藏族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他说他的艺术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一种创造,过去,艺术家描绘的都是贵族生活,或是皇权或是神权,而他创造的是劳动人民的美,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表示,他的西藏生活是去寻宝的,在西藏的经历对自己本身是教育,也是一种提高。他这五十多年的创作道路一直在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从不停歇。

编辑:陈伟静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