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 (日间拍卖)”专场现场
2013年5月26日下午3点30分,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 (日间拍卖)”专场正式举槌,本专场呈现了曾梵志、张晓刚、岳敏君、薛松、俸正杰、祁志龙等等当代艺术家的佳作。其中草间弥生于2010年创作的《南瓜》以483万港币成交,高于280万的最高估计,曾梵志的《无题》(安迪-沃霍尔)、《肖像》 、《面具系列九十九 第八号》 、《面具系列》则分别以195万、723万、663万和183万的价格被藏家买走,《面具系列九十九 第八号》为全场最高价,本场最终以128,632,750收关。
草间弥生《南瓜》
草间弥生蔬菜也疯狂
紧邻着拍卖现场的就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其中就有草间弥生,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出现在一家画廊的展位中,而是多家画廊都带来了她的作品,从中可以预见她的火爆,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结果也证实了画廊主的眼光,此次她的拍品为《南瓜》最终以483万港币成交,据悉,此作源于亚洲私人珍藏。草间弥生的《南瓜》作品是她在1993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日本展品亭的焦点。草间弥生在少许变形的南瓜那如油漆过的轻微闪亮的表皮上,以黑点对比鲜黄色的底色,营造出浓烈的视觉刺激,产生活泼有趣而迷人的强弱节奏效果。从这作品,我们看到草间弥生毫无保留地披露她的内心世界,也为她的困苦心境找到了解脱。
曾梵志面具系列
曾梵志以1764万交易额成为焦点
曾梵志从早期绘画生涯开始,他的作品都以率直的感情、画家的心灵直观和匠心独运的表现主义技巧见称。他的《面具》系列依然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代表作,不过他所有作品都能一丝不苟地融合形式与内容。随着《面具》系列的完成,曾梵志开始找寻更直截了当的绘画表现形式。他曾说:「我喜欢表达群众及个人的心情,并着力于表现那人的表情、情绪、思想,加上我对那个人的感觉。」曾梵志现时的画作见证他回归画面的复杂性,减少隐喻和象征手法,以「自动性」的绘画动作去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感觉。
张晓刚《小博士》
张晓刚《小博士》459万价格平稳
此幅作品为亚洲私人收藏,在构图和技法上展示了张晓刚一向的沈稳和细腻。这幅肖像画中人物和背景虽然只是由单纯的笔触处理,可是经过多次薄涂颜料而得来的平滑表面,却拥有如初生婴儿般的完美和精致,这种处理手法参考了中国昔日流行的家庭式照片,以富有修饰味道的笔触令主角从添上一种永恒的美感。黄色的肌肤在平面化的背景前相当突出,具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小孩承袭了张晓刚成名系列《血缘:大家庭》的基因,包括鹅蛋脸形、杏眼、单眼皮、细小嘴巴等相同特征,主角并非一个可以客观辨识的身份,而是艺术家经过主观审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后而衍生的一个观念化形象,即是他眼中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精神状态的标准肖像。 张晓刚大部份的人物都是身穿革命服饰的成人,或者是光着身体的婴儿或小孩,这幅《小博士》中的小孩却穿上博士袍和戴上博士帽子,在外表以至意识形态方面,均脱离了一贯作品以近代政治和历史作为诠释的对象。作品令人联想起近代流行拍摄所谓儿童艺术照时,喜欢选择大学毕业服饰作为留念的形象,反映对年轻一代所寄予的厚望,反映了社会普遍步入小康后在目标追求上的改变。张晓刚的人物虽然一方面依然背负着家族式的血缘关系,但当画面中的符号有所改变后,便可以看到他的主题超越了过去的时空,含蓄地流露出个人对国家未来抱有一种望子成龙式的期望。而他故意露出小孩的下身,通过稚拙和不识大体的行为,提醒观众眼前的角色虽然身穿博士袍,不过在本质上仍然是个未懂世故的小孩,巧妙地道出现实与期望之间经常会出现某程度的差距。
除此之外岳敏君《帽子系列》以159万港币成交,俸正杰《中国系列:第十六號》27.5万港币,祁志龙《中国女孩系列》27.5万港币,薛松《无题》25万港币,成交额均高于估价,最终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 (日间拍卖)”专场以128,632,750收关。
【编辑:陈耀杰】
编辑:陈耀杰